搜尋:簡` 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心理學上的解釋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在有關青蛙的童話故事中,沒有比「以青蛙為王」這種角色更為人所知的了。這樣的故事有著許多變化,且早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之前就曾經出現過。這個主題可追溯到遠古時.....more

166/182

中文名:毒液是什麼?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對蛇來說,毒液是演化來的特性,使獵物無法動彈,其次可用來防禦。毒液是經由特定口腔腺製造出的具高毒性之分泌物。因為這些口腔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唾腺相關,毒液可.....more

167/182

中文名:蛇吃什麼與如何吃?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蛇只吃動物。很多種類的蛇吃多種類食物,雖然獵物也許是某些稀少的特定動物,例如節肢動物等。其他種類(專門)只吃一種或少數幾種獵物。在一些實例中,獵物的.....more

168/182

中文名:生殖模式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兩生類在任何脊椎動物族群當中,生殖模式展現出最大的多樣性,其受精方式可以是體內也可以是體外。大多數較為古老的科(隱鰓鯢和山椒魚(Asiatic.....more

169/182

中文名:社會行為與溝通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個體之間的社會行為所包含的溝通形式有化學、聽覺、視覺或是觸覺。兩生類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社會行為,但有些相當不容易察覺且直到現在都還沒被分辨出來。在蚓螈當中.....more

170/182

中文名:族群減少的起因和影響

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自1989年起兩生爬蟲學家才開始對全世界兩生類族群的劇烈減少有所關注。這種能導致數個物種明顯滅絕的族群減量,是全球環境惡化的一種徵兆,且絕非單獨僅.....more

171/182

中文名:色彩的運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兩生類擁有千變萬化的色彩,呈現在人類眼中的色彩是由於對光線不同的吸收、反射(化學色彩)以及繞射和其他干涉現象(物理色彩)的組合所引起。它們是由皮膚表皮層的色.....more

172/182

中文名:複雜的繁殖模式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絕大多數的蠑螈和水螈會表現出一種顛覆傳統的交配類型。牠們行體內受精,精子與卵子在雌性的生殖道內部相會,但雄性並不是利用陰莖將精子傳入雌性體內。取而代之的.....more

173/182

中文名:無肺螈(無肺螈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無肺螈可說是有尾兩生類中最大的科,從個體的數量來看無疑是所有兩生類族群中最成功的,尤其在美國東北部牠們的數量更是極為眾多。    這樣的成功如果認為.....more

174/182

中文名:水螈和歐螈(蠑螈科)

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在有尾兩生類當中,蠑螈包含了水螈及歐螈。牠們的分布範圍最廣,涵蓋了北美洲、歐洲及一部分的亞洲。從生活史的角度來看牠們是屬於一個相當多樣化的科,且種.....more

175/182

中文名:聲音的溝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在許多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將近二十幾個青蛙物種其上千隻的雄性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鳴叫。這些「鳴唱」在生物界中令人印象深刻,且可能在超過一公里以上(可達到一英.....more

176/182

中文名:蠑螈與火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有關蠑螈不會受到火焰傷害的神話已由老普林尼提及過,並永存於《自然哲學》當中。傳統及書面記錄的奇異混和產生了許多極富想像力的兩生類傳說。「蠑螈依據自己獨特的力量.....more

177/182

中文名:對抗天敵的武器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和一般的脊椎動物相比,蠑螈體型較小、速度較緩慢且較為虛弱;具有這些特性的動物多半被認為會快速成熟且較短命;然而蠑螈的壽命卻很長,火蠑螈.....more

178/182

中文名:型態與功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蠑螈和水螈被包含在兩生綱的有尾目(Caudata或Urodela)當中,牠們一般都有著延長的身體、長條狀的尾巴及大小約略相同的兩對腳,雖然有些種類在外型上已.....more

179/182

中文名:移動的機制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在一般的術語中,我們會說青蛙「彈跳」(jump)而蟾蜍「蹦跳」(hop),儘管有尾類的移動實際上比彈跳及蹦跳還要有更多變化。然而這兩者之間確實不同,像是跳躍.....more

180/182
上十頁
上一頁
第 12 頁
共 13 頁
下一頁

簡` 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