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簡@ 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眼鏡蛇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眼鏡蛇王或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是世界最大的毒蛇。這個巨型眼鏡蛇在亞洲熱帶,從印度東邊到越南、南中國菲律賓和南邊的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more

121/182

中文名:樹眼鏡蛇-曼巴蛇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曼巴蛇(Dendroaspis)的可怕在於牠們兇猛的性格,致命的毒液和體形大小。有四種曼巴蛇包括黑色曼巴蛇和三種綠色曼巴蛇。黑曼巴蛇.....more

122/182

中文名:樹叢奎蛇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樹叢奎蛇(Lachesis)是美洲最大的毒蛇和世界最大的蝮蛇。三或四個種類出現在美洲熱帶區:中美洲樹叢奎蛇(Lachesis stenophrys)、南美洲樹.....more

123/182

中文名:蛇為什麼脫皮和如何脫皮...

?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像其他爬蟲類一隻蛇的皮膚有兩層,一層真皮和一個薄的表皮。真皮包括血管、神經末稍、腺體和結締組織。表皮是一個保護套包覆真皮和所有會磨損器官和一排.....more

124/182

中文名:蛇會被迷住嗎?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蛇被迷住的表演是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地的傳統街道娛樂,埃及和其他北非國家也是一樣。在印度,耍蛇家族傳承一代接一代的男人他們的技能和傳統。印度.....more

125/182

中文名:蛇有敵人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蛇有許多天敵。牠們捕食許多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也被大部分的肉食性脊椎動物與許多無脊椎動物捕食。  蜘蛛或許是蛇最主要無脊椎掠食者;牠們習慣抓幼年的和小型種類.....more

126/182

中文名:蛇的成長有多快?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有些蛇需要一年或更短時間性成熟;而其他約需2、3或甚至9年時間;例如,雌性森林響尾蛇 (Crotalus horridus)約需9年時間達到性成熟。達.....more

127/182

中文名:蛇如何找到同伴?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通常蛇依靠嗅覺找出牠們的同伴。跟蹤與求愛的嗅覺是靠犁鼻氣。這些氣味主要從蛇背部微小的皮膚腺散佈。蛇也有一對泄殖腔腺,產生辨別不同種類氣味。泄殖腔腺的分.....more

128/182

中文名:蛇曾是溫血嗎?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缺乏絕緣體的蛇類,利用自身的活動行為和生理結構去提升及維持一個近乎恆定的體溫。每天活動前,非遵奉熱的蛇首先將體溫設法上升並保持在2度C範圍內活動。許多蛇.....more

129/182

中文名:蛇有寄生蟲嗎?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介:  外來寄生蟲,尤其是和蝨在野外蛇身上常被發現。是微小的吸血節肢動物。多數外皮的寄生蟲依附在鱗片中柔軟的皮膚。少數在許多野生蛇發現,但很少大量出沒。被.....more

130/182

中文名:現今的兩生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與爬蟲類的起源對照之下,現今兩生類的祖先仍是個謎。大體是因為完全沒有化石紀錄可以將現今兩生類的三個屬和古老的四足類動物互相連結起來,這在陸生脊椎動物的歷史.....more

131/182

中文名:型態與功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最初由早期四足類動物演化而來的特徵,很多都與從水中到陸地的關鍵轉變有關,並且都被牠們的後代-兩生類所繼承。正因如此,兩生類擁有真正的舌頭(用來潤濕及移動食物.....more

132/182

中文名:疾病的威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兩生類在近十年來所受到最為劇烈的衝擊就是疾病。在1990年代,英國南部許多地區的歐洲林蛙大量的死亡;這是由病毒的傳染所引起。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一種全球性爆發.....more

133/182

中文名:生殖與發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由於蠑螈的多樣性相當大,因此在這個目當中並沒有所謂「一般」的生命週期;然而,還是有三種比較普遍的型態可以被區分出來,分別是:完全水生、完全陸生以及水陸兩棲.....more

134/182

中文名:鰻螈(鰻螈科)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介:  鰻螈總共只有四個種,在美國南部和中部以及墨西哥東北部都有發現。牠們居住於溝渠、溪流、湖泊的淺水當中,而且是主動性的掠食者,以淡水螯蝦、蚯蚓和蝸牛為食。牠.....more

135/182
上一頁
第 9 頁
共 13 頁
下一頁

簡@ 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