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字詞)無法查詢, 因為 聯合目錄 的查詢上限是256個字。
符合的藏品
共找到 50 筆符合的資料

中文名:金門基盤岩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 金門島內所見之地層基盤岩石以中生代之花崗片麻岩、角閃岩與石英片岩或矽質片岩為主,穿雜著花崗岩岩基、岩幹或岩株,是構成本島之骨幹。其分布甚廣,約佔總面積之半.....more
- 31/50

中文名:深成岩體之特性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組織與構造 深成岩體是岩漿在地表下相當深度處結晶,由於緩慢的冷卻與在深部區域揮發性物質之存在,因此其結晶過程是漸進的,而產生了全晶質之結晶,且顆粒間相互鑲嵌.....more
- 32/50

中文名:火山岩之組織與構造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結晶程度(圖1) 岩石若達到完全結晶的程度,全部由結晶體所構成,則為全晶質;若全由玻璃質所構成,則稱為全玻質;若由結晶質與玻璃質混合形成,則稱為半晶質。全.....more
- 33/50

中文名:龜山島的火山岩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龜山島(圖1)位於東經121°55',北緯24°15',屬於宜蘭縣頭城鎮,位於大溪港東方之8浬海面上。龜山島,形狀如海龜,面積約2.7平方公里,地勢分為龜頭.....more
- 34/50

中文名:台灣西部中新世的火山活...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在中新世地層沈積的時候,西部麓山帶盆地內有連續的火山作用發生,但在不同地質時間內分散在零星不同的地區。這些火山噴出岩大部分屬玄武岩質,而且火山碎屑岩.....more
- 35/50

中文名:世界火山的分布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綜觀全球各型各類火山的分布,並非散漫無序,而是具有些規則性。若從全球範圍來看,現今露出地表的火成岩,其分布也大致有一定的規律。大洋盆地(除少數島嶼外),絕大部.....more
- 36/50

中文名:板塊構造運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 1915年德國韋格納根據古生物、古氣候及一些地質證據,提出大陸漂移學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說明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而無法為地質學者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海.....more
- 37/50

中文名:大陸裂隙玄武岩之成因
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上部地函 地函的物質除了少數由玄武岩的捕獲團塊獲得外,因無法直接觀察,只能以間接的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包括一為震波、重力、岩石的剛性與彈性推演;二為岩石學.....more
- 38/50

中文名: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
、花瓶嶼的岩石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彭佳嶼 彭佳嶼(圖1與圖2)又名大峙山嶼,位於東經122°5',北緯25°38',距基隆港65公里。島之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1.....more
- 39/50

中文名:基隆火山群與基隆島的火...
岩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基隆火山群 基隆火山群(圖1)分布於臺灣東北端,九份、金瓜石一帶,與該地之金、銅、銀礦有密切關係。火山體有基隆山、九份、金瓜石、武丹坑、草山及雞母.....more
- 40/50

中文名:台灣東部蛇綠岩系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利吉混同層 分布於海岸山脈南段的蛇綠岩系是一種基性至超基性火成岩的外來碎裂岩片或大至一公里的岩塊形體,包含(或夾雜)在更新世的泥質利吉混同層中(圖1)。利吉.....more
- 41/50

中文名:台灣中央山脈變質岩區的...
崗岩與花崗片麻岩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 構成中央山脈東斜面的主要岩層是大南澳片岩,北從蘇澳南端的烏岩角開始,南達臺東縣太麻里溪的北岸,全長大約二百四十公里,寬度自三十到.....more
- 42/50

中文名:角板山火山活動期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 中新世晚期三峽群代表臺灣西部中新世最年輕的一個沈積循環。三峽是位於臺北市東南臺北縣和桃園縣交界處的一個大鎮。在臺灣北部,本群分為一個位在下面的含煤地層.....more
- 43/50

中文名:火成岩的年代測定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 地質時間是指自從地球生成開始直到現在這段時間而言,這段時間極長,年代也非常久遠。絕對時間的測定是指一地質事件究竟在多少年以前發生的,或一個地層是多少年以.....more
- 44/50

中文名:大屯火山群的礦物與岩石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簡介:大屯火山群之分布 臺灣最北端是一個由二十餘座大小不等的火山及火山丘所構成的地質單元,與臺灣北部一大片由沈積岩組成的地質環境截然不同,這個區域所有相關的.....more
-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