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簡 在 手稿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五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五頁

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悟離器世間及有情世間之一切染著。童是顯示無垢。真是別虛偽。(九)法王子住。謂解真俗諦。悟法王法。將有所襲。(十)灌頂住。謂佛以智水灌頂。猶王子受職得灌頂也。由初至四名入聖胎。五至.....more

1/43
籌筆驛

籌筆驛

,瞻仰遺像,想神有靈,猶抱恨也。(取境)以眼前景物,烘托威靈。追述史跡,顯彰武侯盡瘁。假設後日之遊,預知鬼神飲恨。安排頷脛之實典,幻出起結之推想。(參考)書  詩小雅出車「畏此書」朱子有二釋,一戒命.....more

2/43
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第一頁

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第一頁

編 佛說阿彌陀經 【疏鈔擷補】佛、佛陀之也。佛陀梵語。亦作菩提。其義為覺。一曰自覺。謂自悟本性。二曰覺他。謂說法度人。三曰覺行圓滿。備斯三義。 凡成佛道者。皆曰佛。此之言佛。釋迦牟尼也。 【按】印度.....more

3/43
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第二頁

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第二頁

差。竟達四百四五十年之久。梁任公佛學十八篇。據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內載眾聖點記一段。其大概謂佛涅槃後。弟子優婆離即時結集律藏。編成善見律。以是年七月十五日夏安居終時。將律香花供養。於末記點。後即每年是日.....more

4/43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四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四頁

。觀飛花落葉之外緣、而成道者為獨覺。大智度論亦云。緣覺有二種。一獨覺。二因緣覺。(十二因緣即十二支詳後) 菩薩乃菩提薩埵之稱。譯日大覺有情。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以成佛果為極則。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more

5/43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二十八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二十八頁

生力。破妄念亂想。發諸事理禪定。即定生力。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即慧生力。 菩提分者。菩提義覺也。故亦名七覺支。分與支義略同。分謂分類。觀諸法時。能別真偽名擇法覺。修諸法時。不謬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more

6/43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三十六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三十六頁

高舉。生起遊走戲論。攀緣諸事。不能寂靜。失念者、於所緣境。時常疏忽。不能明白記憶。不正知者、於所緣境。謬加解釋。散亂者、心緣諸境。流蕩不止。此為八大煩惱也。 按所釋各種煩惱。為易明瞭起見。特從俗。前.....more

7/43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三十五頁

阿彌陀經名數表解-第三十五頁

。茲不煩述。慢者。恃己而凌他。有七類。一、慢。於劣者而謂己勝。於同等者謂己與之等。二、過慢。於等己者反謂己勝。於勝己者又謂己等。三、慢過慢。於他勝中而謂己更勝。四、我慢。執有我及我所有(如身見)使心高.....more

8/43
常建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破山寺後禪院

,語涉突兀。蓋首句為賦體,言時言地,以入字為詩眼,初進寺內自是前廷。次句求改用比體,因下三聯皆詠後院故,語采梵典,人多忽之而已。按華嚴旨奧卷繁,有經王之稱,非大器不解,喻旭日先照峰顛,其下仍在暗中.....more

9/43
淨土三經合刊序

淨土三經合刊序

,若曰施大千七寶,不及此福德一分。後世聞之而興,作者繁焉。干祿位名寫之,壽寫之,追薦者循寫,凡有祈禱,尤多寫者。默察其機,信未解佛說義也。寫者或濡毫經旬,延宕期月,方蕆一卷。所寫則擇乎流行,採諸易,畢.....more

10/43
解深密經語體釋序

解深密經語體釋序

:雪廬寓臺文存。案卷:雪廬寓臺文存之一。 數量:3頁 創作日期:1969 型式:文字 李炳南 數位化執行單位:台中蓮社宗教文物資料-李炳南教化作品及生活記錄 解深密經語體釋序 宇宙萬法,言可該之曰.....more

11/43
耶穌教生天論序

耶穌教生天論序

。古者政教一,政與教本相即也。其後政繁教異,政與教始相分也。然教雖異,皆有輔政之功,故政因以護之,是分而相需不相悖也。人與人之間,道不同不相為謀,亦有各行其是而已,未許不同而相讎,人相讎則悖於政.....more

12/43
重印袁了凡四訓序

重印袁了凡四訓序

,袁了凡四訓,亦訓家子弟者,惟朱之言傳廣,而袁之訓傳隘焉。或謂朱文而聞易,袁文繁而記難,因以暢滯異勢,然此尚是皮相論耳。儒曰:袁訓挾釋家因果,非吾子弟所宜習也。釋曰:袁訓僅有為漏法,非吾宗門之所急也.....more

13/43
菩薩戒蔣葛妙信居士八秩壽序

菩薩戒蔣葛妙信居士八秩壽序

鮮有聞,有或不免於繁也。事或由子弟張羅,或出親友慫恿,亦有引榮自作者,其狃於俗見,而欣欣栖栖則一也。若夫車馬應,賂賚特達,雞豚刃於廚,魚鼈陳於鼎,粉白黛綠,巾(疊+毛)履革,雜坐醉謔,時復哄堂,旦而.....more

14/43
慈光大專講座通訊錄序

慈光大專講座通訊錄序

可以不學,惟學有多端,之則有小儒大人之異,小儒善身,大人利天下,其旨趣雖殊,然皆必有其所學也。又聞獨學無友則學陋,敬業樂群則業精,古人讀萬卷書,復行萬里路,入讀而出交,博學而多聞,是能扼為學之要矣.....more

15/43
第 1 頁
共 3 頁
下一頁

簡 在 手稿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