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簡 在 雪廬風誼—李炳南老居士檔案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佛說阿彌陀經摘注接蒙義蘊合刊

》為範本,依「析句解釋」方式,兼采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等注本,以言淺旨備,繁適中為原則而編述。又附《阿彌陀經名數表解》,使學者便於檢索對照。雖曰「接蒙」,實則久修之士,依此研究,亦甚適宜。《阿彌陀經.....more

61/73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

覺者,覺則支配宇宙,不覺就被宇宙支配;被支配就是不自由,能支配就是大解脫;萬事不依賴,要自己作主。十四種表,極其單,但介紹的事理很多,可以說「教、理、行、果」都說了一個輪廓;有次第,有前後,不能紊亂.....more

62/73

脩學法要

惑者必亂、改心、契道之法、眾生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五講、淨法解脫要義、隨師聞法記、憶佛念佛、苦口婆心話放下、學佛求成佛成佛仗彌陀、乘三資糧發願憶念、極樂真詮、淨宗介、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甲寅年靈.....more

63/73

第十六冊雪廬老人題畫遺墨

問道學時事者,先生也親筆裁答,言詞要,而人情事理具備其中,得之者皆如獲至寶。民國八十年夏曆三月初五,先生往生五週年,臺中蓮社廣徵先生之手札,精心選輯,有敘天倫,談事務,示修持、經書隨錄……等等內容.....more

64/73

總目冊全集總目錄

錄》。總目冊的內容有:〈李炳南老居士全集序〉,概述先生弘化事業與全集編纂的因緣與過程;〈編輯例言〉,介各類之著作背景、內容與旨趣;〈全集總目次〉,詳細羅列各冊目錄,以便讀者檢索;〈李炳南老居士年表.....more

65/73

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肯乘渡。區區悲若輩惶惑。兼悲經道蹇遇。是述義蘊之動機也。◎本經文而顯。義豐而微。則事不支蔓。顯則音易宣流。豐者萬法全包。微者一痕不露。看嶺看峰。固皆有得。屠門大嚼。總屬空嚥。亦猶橄欖檨果。不到回甘.....more

66/73

雪廬述學語錄

》,後遂集為《雪廬述學語錄》。此集仿《論語》體裁,以「師曰」起首,收錄一百九十則,文散不相聯屬,各有短標題。內容可分為儒、佛兩類,儒學類共三十四則,述及論語、大學、中庸、禮記、左傳諸經,或品評古人,或就.....more

67/73

全集總目錄序

擷補為藍本,兼采要解及其他諸注,編述而成。接蒙之編,雖曰接蒙,實則其文明有本,久脩之士,依之研究,亦甚適宜。淨土法門,當生成就。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此經專說持名,文而顯,義豐而微,性相律密,藏通別.....more

68/73

《弘護小品彙存》序

後世者,吾得三人焉,曰宋之王龍舒、清之周安士、彭二林。若夫傳記所載,遠者如宗少文、劉遺民,近者如袁中郎昆仲,乃至並世之楊仁山、丁仲祜諸公,何啻千百人。然或勤於自修而疏於接眾,或富於著作而於講說。即龍.....more

69/73

重修莒志選序

遺滌刀俎,吹薪火等役,如是而已。眾議借鏡武功登封郯城諸志之精粹,並列兩洋法制黨政新猷之峻德,舉例凡四,以成其書。盧明府序,莊太史敘例,盡詳,不復贅。是志也,詳不失,文不奪質,謂其依範而述也可,謂其創.....more

70/73

吟誦常則

多變轉。雖有音韻詩經,無人傳授,早失讀法,格局後已不習。二、漢魏六朝,為一時期,格局由繁化,多尚五言。然於聲韻,頗有發明,分口具之七音為等韻,分發出之四聲為廣韻。潘氏次耕曰:「後世讀字,失其本音.....more

71/73

學詩先讀求味

,一時權宜,非敢故拾人棄,不慚瓦缶之鳴也,諒之。李炳南撰 〈選古體介言〉秦火後興之文,已變乎前,漢魏之詩比於周,格漸趨,沿及於唐,大體相因,而風骨則各殊矣。盛唐律絕出,朝野翕然風從,是又一變,然於所.....more

72/73

詩惑研討隨筆

所擧,有一詩迭出,或嫌重複,自應有所說明。實以問者本非一人。疑者更非一事,縱一事尚分繁,一人且至多次。有不能合併之勢,亦難序其次第,記不同時,故曰隨筆。 目次:介言、崔顥黃鶴樓格局、王之渙登鸛雀樓.....more

73/73
上一頁
第 5 頁
共 5 頁

簡 在 雪廬風誼—李炳南老居士檔案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