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挹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楮先生?躂金王孫賦

余貲助,榷枯之間,余司均輸(去聲),闤闠之間,余拱注,銀肆之森森,非余則仆。是以材薄?蕝,勢崇玉邱,物華天寶,百穀千饈,惟我片長,井蓄兼收,二寸三寸為一錠,五枚十枚為一鍌,零星瑣屑,惟我是求,九府繽.....more

106/118

撫番策

下矣。   一在闢地以教耕也。深山大澤之中。豈無沃壤膏腴。足供人取。特生蕃智識卑微。其不知開闢者無論矣。即知開闢。既若無佳種。又不知培植之方。所以地利無良。難與台人爭富足也。今誠令官吏擇地開荒。濬流.....more

107/118

萬壽山在西直門外

。循右行,為玉瀾堂,昆明湖在望,廣可百畝,時冰未泮,一碧如銀。沿堤過文昌閣,又行百數十武,一銅牛臥水濱,背有銘,為乾隆時所作,重可四千斤,用示稼檣艱難之意。屢冰至八方亭,左鳳凰墩,右帶長橋,可至龍王廟.....more

108/118

安豐之大別山

圃。獎工業。為武漢注。亦豈即為蜂腰哉。歸元寺極偉大。在西門外一里。巡撫吳大澂於光緒二十年甲申。重修作記。稱為楚北第一大寺。在漢陽西關外二里。寺創於順治初。至道光再修。辛亥革命。燬其寺旁一所。黎元洪立.....more

109/118

訐姦論

腴日益,不妨稍示箕歛,而不知邊疆之民,兵燹既多,施恩宜厚,且一旦有事,軍饟之急嘗賴殷戶為注,豈復可蹙之使不聊生,不徒傷國家元氣,且亦絕軍需利源,其以不義為利則亦未嘗有利也。  抽釐之法,不過因內藏匱.....more

110/118

列傳七

商以通之,則男有餘粟,女有餘布,利不足以及遠,物不足以相供,而貨殖之途塞矣。抑吾聞之,乾、嘉之際,郡中商務特盛。貿易之船,充積港內,北至津沽,南達嶺嶠,彼注茲,以增富裕,一時號稱百萬者十數人,而三郊.....more

111/118

鬼約

名之音樂家也。其時承英皇遠聘。已航海而去。人遐室邇。望洋徒嘆。韋氏大失所望。乃決計裝點湖山。藉安女夢。逾日。步遊聖嘉門山。行至中腹。天宇開敞。左威爾靈海。橫攬佛拉西湖。奇景絕倫。雖天下名區。亦無有出.....more

112/118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榭為最,堂與夕佳樓、宜芸館,皆德宗讀書處,自是 夾松柏南行,過一小土山,轉向西過湖橋,而至知春亭,亭在湖畔水中,左右有殿繞植蓮花,過一假山為夕佳樓,西面湖光,北山色,遊船停泊,一望如鏡,反過亭橋循湖.....more

113/118

城池志

鋪。道光六年,總督孫爾準巡臺,同知李慎彝從紳士鄭用錫之議,稟請改建,砌石為之,周八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堞三尺,基廣一丈六尺,上廣一丈。 雖較舊略小,而既高且固。仍闢四門:東曰迎曦,西曰爽,南曰歌薰.....more

114/118

農業志

兩郊相鼎立,謂之三郊。注之利,沾及農家。年豐物阜,生聚日眾,一時稱盛。洎蔡牽之亂,俶擾海上凡十數年,帆檣斷絕,貨積不行,價乃愈落,而農家損矣。當是時,噶瑪蘭初啟,產米多,糖價亦漸復。續以英人之役,海.....more

115/118

列傳六

。若能戍兵撥回,而由澎人招募,則每歲驟增餉米數萬金,互相注;其材武者有進身之階,而武途可興矣。是一轉移之間,民風丕變;即未能方駕內部,而已頓改舊觀矣。胡文忠公有言:「以官養民,不如使民自養」。是故就.....more

116/118

田賦志

時土田初闢,一歲三熟,糖米之利,注外洋,故至者日盛。崇禎間,熊文燦撫閩,值大旱,謀於芝龍,募饑民數萬,人給銀三兩,三人合給一牛,載至臺灣,墾田芟舍,以其衣食之餘,納租鄭氏,故富甲七閩。延平建宅,從者.....more

117/118

撫墾志

植蔗。米糖之利,注他省,歲入各百數十萬金,商務以興,家富人給。莫不各立久遠,為子孫計。乃未幾而越界之禁又出矣。   三年,總督郝玉麟奏言:『臺灣熟番與漢人所耕地界,飭令查明。其已有契可憑、 輸糧已久.....more

118/118
上一頁
第 8 頁
共 8 頁

挹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