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鑑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野禿歌

。可惜深閨玉,玷瑕良可傷。一死謝佛門,貞操世傳揚。何復遷苟活,醜聲露遐鄉。悠悠千載下,臭名與禿長。願諸釋教徒,修行到西方。茲破戒徒,地獄辛苦嘗。 中文 TUZ-520000031477 .....more

121/289

臺灣文藝叢誌發刊序

文之有益。詩祗寫性情。文則可以通意見。疏達民情之壅塞。融會上下之精神。有事可以發揮議論。縷陳利害。補詩學之缺憾多矣。吾櫟社諸子有及此。故有臺灣文社之設。非但促吾人之學為文也。亦所以維繫斯文於不墜焉.....more

122/289

呂不韋論

。其雄才智識。曠世無儔。原非尋常賈人所能夢見者也。其畢生事蹟。史具載。儘人而知。亦儘人能道之者。世之論呂者。莫不曰。蓋世之雄也。即諸侯之欽慕之者。亦莫不曰。蓋世之賢者也。余則曰。呂不韋者。誠蓋世之愚.....more

123/289

西門豹治鄴論

可藉是爭龜也。且又疏通水道。歸之于河。洋洋之水。永無泛濫之虞。而利賴乎萬世,雖古大禹之治水。亦不過如是也。其治正本清源。其功可大可久。而其才正不止如是也,獨惜用之以治鄴。而不用之治魏。而不能盡用其.....more

124/289

誠明務學解

臺灣文藝叢誌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8月15日 文字 鄭用 鄭汝南 誠明務學解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聖賢之道,莫大於務學。學莫大於根誠明之性,而蹈中.....more

125/289

奉養堂記

臺灣文藝叢誌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8月15日 文字 鄭用 鄭汝南 奉養堂記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所處有順逆,所為有難易。人多易為於順境而,難為於逆.....more

126/289

性習說  

臺灣文藝叢誌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9月15日 文字 鄭用 鄭汝南 性習說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甚矣。人之所習。不可不慎也,因讀論語性相近,習相.....more

127/289

讀過秦論書後

不以秦版圖之廣。規模之大。兵馬之強。財賦之多。而其亡不旋踵。故為之歎惜欷歔。終歸咎於仁義不施。以冀後王之省耶。夫三代後國祚日短。疇非亡秦之續。賈生之論。不過老生常談。何足以動世主哉。然當管商霸政之餘.....more

128/289

讀過秦論書後

凡為有天下者所當奉為龜也。是不與盂子之言相表裏哉。 中文 TUZ-010301006092 .....more

129/289

謝玄淝水之戰論

心先潰。皆由集軍太多。以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前鋒失銳。而全軍之氣。遂以皆餒。一戰而自相踐藉。死者蔽野塞川。慘不可言。淝水之捷。信乎半為天命半為人力也。古來窮兵黷武。可不以秦王為乎。所異者。謝玄與謝石.....more

130/289

偽善論

然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卿愿、恐其亂德也。聖人關心世道。垂戒懃懇。善之誠偽。燭照分明。又何能逃其明乎。 中文 TUZ-020109001661 .....more

131/289

櫟社三十年間沿革志略序

大事記之例非社之事不書社之事亦無不書能簡而要二也記社友之進退存亡未嘗一著議論守風人敦厚之教三也綜是三者不特因此書而知櫟社抑亦將因吾說而識鶴亭也鶴亭今年六十長之者僅基六升三守拙三人吾年五十.....more

132/289

文人之心最恕

,氣象雖隘,而出風入雅,色澤可,香艷宜人,無一俚俗淺率之處,亦乾嘉中所不能多得耳。 中文 TUZ-090000017136 .....more

133/289

今人有革命家金燕者

漢人,不賣之於外人,誠桓宣武所謂「可兒」者也。前者有蔣萬里和譚嗣同云:「東漢前明殷在,輸君巨眼不推袁。愛才豈竟來黃祖,密詔曾聞討曹瞞。十日君恩嗟異數,一朝緹騎逮長安。平戎三策何多事,坏土今還濕未乾.....more

134/289

弔辭

,寧不斷腸。魂其有知,我心香。嗚呼哀哉! 陽世 洪源卿 謹弔 中文 TUZ-160000013163 .....more

135/289

鑑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