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酈~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三江之名

一說可也。以牽合於禹貢則不可。若夫郭璞韋昭桑欽道元。各就所見以言三江。即庾仲初揚都賦。亦就吳地言三江。初不相妨。自後儒牽率以言禹貢。反駁前人。始窒礙難通矣。   婁江今已湮。吳淞江又合於黃浦江。今之.....more

16/47

廬山頗少禽獸

國。其與楚近。並可為江南之證。余更為徵水經廬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彭澤縣。西 北入于江。氏注廬江。即徵及廬山。歷引大禹秦始漢武司馬遷登廬故事。其按語云。山海經創自大禹。廬江之名。山水相依。不因匡俗。悉.....more

17/47

九月初七日午下四點三十二分

見城中大寺觀。亦然。初如在城外。實則在城內山坡。時同舟有長沙士人張蘊?。徘徊船舷。指西北江岸屹立處。謂是赤壁山。余望之。乃江上高阜。非為武 昌獅子山也。東坡兩遊赤壁。賦周郎困孟德。皆在於此。而北魏道.....more

18/47

三點四十分至韓莊

,《續漢志》謂梁故國,伯翳後,《元和姓纂》謂周平王封秦仲少子於梁,是為梁伯,余按應劭之說亦同,而漢初是處為新里,此開封一帶之所以稱梁也,然薛瓚注《漢書》謂秦取梁改夏陽,在馮翊縣,此為春秋周之梁邑,道元謂.....more

19/47

周公下瀍水西作洛吧

步,《元康地道記》所載亦同,惟南北少三十步耳,則又與余所見道里不差,城之位置在伊水東北,郊兆在城南七里,為伊水所逕,則道元當日所見,又與余所見不差,而《續通志》載宋西京城(即洛陽),周五十二里九十六.....more

20/47

孔方兄勢力論

力而富厚。人得其勢力而富足。此皆利用孔方兄。以顯榮而誇耀之也。孔方兄勢力誠大矣哉。雖然。亦有不藉其勢力而困苦者。楊雄作逐貧賦。遂之不去。韓愈作送窮文。送之不行。呂文穆未第。曾為渴睡漢。食其失業。曾為.....more

21/47

梅子山尾有朝陽庵

與江合。注以為與尚書相符。故於江水條言巴水出雩婁縣之下靈山。即大別山也。晉雩婁。為漢安豐。亦即春秋傳雩婁。見襄二十六及昭五年。自道元之世。皆以大別在安豐。而今日漢陽之大別。當時皆以為翼際山耳。迨唐.....more

22/47

九月十九日午前三點大風

虢叔舊都。鄭莊公所謂制巖邑也。亦曰北制。隱五年衛以燕師伐鄭。而不虞制人。鄭以制人襲其後。敗燕師于北制。即此。漢為成?縣。故縣南舊有成?城。乃楚漢唐夏大戰場也。漢為楚王敗成?。欲捐成?以東而屯鞏洛。食.....more

23/47

是晚為重九夕

如辨女媧補天。織女填河。殊覺無味。又屬罵題。通篇筆法亦瑣碎。如註疏體。非序記體。余考黃鵠磯。見於南史齊梁二紀。及北魏注。而黃鶴樓之名。亦即見於齊梁人述異記。二名由來古矣。記云、江夏黃鶴樓。有仙人駕鶴.....more

24/47

韓信論

欲自王。漢王發怒見於詞色。雖得張耳陳平。躡足附耳。善為曲全。從其請而去。然有此?動。跡近要君。要君者無上。高祖固每飯不忘也。此其致死一也。信既下趙五十餘城。而齊尚負隅自固。難以力取。爾時高祖遣食其說.....more

25/47

韓信論

將而後發喪。使非商與食其諫而中止。則京師且喋血矣。況信不死。而呂氏肯容之乎。故綱目書之曰。后殺淮陰侯韓信。夷三族。不去其爵而書殺者。非予后之討有罪也。乃深惡其專殺耳。此朱子之微意。春秋之特筆也。嗚呼.....more

26/47

韓信論

封王。噫。漢王何如人也。下齊背生之恨。未消。今又乘其危而要之。可乎。為信計者。欲自王。莫如從蒯生之言。三分天下以自立。欲不忍背漢。莫如純白乃心。恭順守節。不然。急流勇退。林下優游。可也。而皆不出此.....more

27/47

張良論

增勸立楚後。以從民望,漢榮陽之困。食其之謀,未嘗與二子異也。而子房借箸而籌。極言其八不可,蓋秦為無道。以立六國為名,則人心嚮應。而今豈其然乎,一羽漢尚不能制。更立六國。使士各為其主,是又增六羽。漢之.....more

28/47

張良論

中興,齊為燕所並。而公孫賈亦能佐法章以復國。良係韓人。世受韓恩。理必具忠舊君。愛故國之深心,特患無機可乘耳,苟有機可乘。則當盡心力而為之也。乃何以漢王聽食其之言。欲立六國之後。趨刻印。將行佩矣。而良.....more

29/47

益友損友論

法之也。然友亦有以詭詐相結納。陰險相傾害者。呂祿解兵,寄之欺心賣友。張德召客,杜肅之上告懷餤。此即友之損也。又有忌才嫉功,妨賢害能者。出使齊邦,范睢之箠因須賈。客卿魏國,孫臏之刖為龐涓。此亦損友而非.....more

30/47
上一頁
第 2 頁
共 4 頁
下一頁

酈~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