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教育志

昌、知府蔣毓英就文廟故址,擴而大之,旁置府學。由省派駐教授一員,以理學務。而縣學置教諭,隸於學政。其後各增訓導一員。然學宮虛設,義塾空名,四民之子,凡年七、八歲皆入書房,蒙師坐而教之。先三字經或千字.....more

1471/1952

釵合鏡圓

。不能善事夫子。咎何所辭。妾今惟有削髮空門。以冀夫子憐憫。或悔悟于將來耳。卓然竟。持函流涕。懊喪欲絕。轉念湘碧之姿容淑德。斷不能得之於勾欄之中。方痛悔前此孟浪。因諄諄倩託女婢求其早歸。指天矢日。誓不.....more

1472/1952

初唐文學

之常談也。再一報謂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都督曰。故事而已。三報謂襟三江而帶五湖。都督默然不語。及四報五報。語益奇妙。殆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矍然曰。天才也。更請其成文。及文成。都督一曰.....more

1473/1952

古今詩話菁華

詩成於草率。命辭慷慨。並自奇工。此則深情素氣。激而成言。詩家之權例也。傳曰疾行無言跡。乃藝家之恒論也。昔桓譚學賦於揚雄。雄令千首賦。蓋所以廣其資。亦所以參其變也。詩賦麤精。譬之絺綌。而不深探研之力.....more

1474/1952

訓俗文

無成,官衙為傳舍之地,或顢頇了事,宦海同利涉之途。任爾民以顛躓,催科便是經綸,適吾性之苟安,敷衍無非課最。尤其甚者,法律不詩書,何知繭絲保障;講刑名未講學問,不過敲朴刀鋸,是以二百年之養育,已深涵.....more

1475/1952

于清端公與友人論羅成事書

故。友者不以為友。賒腳錢。寄口食。行至清源。同年生王君吉人。其人慷慨好義。反覆開譬。謂粵西非吉祥地。夙知成龍家食尚可自給。勸之勿往。以繳憑為高。成龍時年四十有五矣。然英氣有餘。私心自度。書半生。曾知.....more

1476/1952

文藝叢誌弁言

難言之地。是故論語半部。在位者資以治平。唐棣一章。有心人而隕涕。斯文未喪。寧無後起之賢。來日大難。各有匹夫之責。今之作者。意在斯乎。則有五陵同學。車笠前盟。十載神交。萍蓬異地。遇鍾儀而楚奏。思莊舄而.....more

1477/1952

祝臺灣文社發刊之詞

,詔示來今,故有文焉。以筆代口而受之者,不以耳聽而以目視。言文相濟,世界之文運大開。駸駸乎,駕群動,別形成至靈階級。參天地贊化育,吾人每進化史論,未嘗不三嘆。言文為進化有力先驅,言文皆貴,統一明晰,能.....more

1478/1952

莊子論

宜乎。然其文淵深。其義玄妙。莊子之書。得養生之道焉。 中文 TUZ-010101000377 .....more

1479/1952

莊子論

。無用亦樂。樂之來自有真也。顧或者謂莊子之為人。雖熟莊子書者。亦茫然不知其奧旨。豈後世末學之士。何能測其端倪哉。意者以莊子之書。變幻離奇。汪洋浩渺。往往而忽之。類皆不能於無字中尋其妙諦也。彼夫蜩蛷鳩之.....more

1480/1952

孫子吳起論

。五危九變之別。因事料敵之神。加以火攻為爭戰之具。用同知同敵之情。皆道無餘蘊。算無遺策。至今千百世後。言武事者必曰孫子。兵書者必曰孫子。即吳宮申教美人戰之逸事。至今猶嘖嘖人口焉。非孫子而能若是乎。若衛.....more

1481/1952

漢武帝論

。土木不興。恐妨民也。類皆關心民瘼。而發為仁政也。綜覽二十餘年中。令德善政。史不勝書。而史者亦目不暇給。其惠澤之周流。使民浹髓淪肌矣。故民之視文帝也。真如赤子之於慈父母焉。猗歟休哉。何其德之盛耶。苟反.....more

1482/1952

漢武帝論

心於不墜。而後子孫食報。國祚可長。否則如秦魏六朝隋元五代。雖一時威服。而稱王稱帝。然勢力稍衰。則斬木揭竿者。起而代之。其間至有不再傳而失統緒者。鳴呼。君天下者。夫豈得徒臨之以威哉。間嘗史。深有取於漢.....more

1483/1952

漢武帝論

相成王。治定制禮。功成作樂。一時禮樂稱極盛焉。以文帝承諸呂之亂。享國亦淺。加以邊釁未盡除。外藩未盡靖。殷殷圖治之不暇。又何暇制禮作樂哉。區區制作之未備。誠未足掩儉德之光也。史者當總歷文帝之前後。考其.....more

1484/1952

漢武帝論

臺灣文藝叢誌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4月1日 文字 王欽明 鄭汝南 漢武帝論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閒嘗漢書。而見夫文帝之治天下也。躬修玄默。以德化民.....more

1485/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