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公德私德並重論

之治天下。二者猶不能缺一。吾人聖賢書。受帝王治。豈可於二者之間。有畸重畸輕之別乎。夫民吾同胞。物吾同與。世皆兄弟。宜一視同仁。吾有人道。吾有天真。族非羽毛。宜踐形復性。是故救濟賑恤。捨棺拾骸。及社會.....more

1831/1952

男女學生風紀宜肅服裝宜正論

若此。其風紀。其服裝。善乎否耶。然則今欲肅而清之。矯而正之。必也其在男女學生之自勉自勵乎。夫欲為宇宙之完人。則必風裁自峻。而書之外無紛心。欲為古今之賢女。則必象服是宜。而被體之間皆儉樸。不為亂裳犯紀.....more

1832/1952

天之生才難養才更難論

其才全德備。如五臣十亂者。億萬中無一二。是生才之難。難於始並難於終。顧此遂歸咎於天之靳才。則過矣。一在父兄之無力也。天生子弟以特達之才。而為家計所逼。或屈於牧豎之下。或困於樵採之中。幾見有挂角書。負.....more

1833/1952

論遺才收容之必要

才之師師濟濟也。豈盛世人才覺其多。衰世人方覺其少乎。非也。有才而不能容。遂使人才有棄予如遺之嘆。而才反為他國之用。則甚矣收錄遺才為有國者當務之急也。吾嘗秦誓曰。人之有技。娼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more

1834/1952

一視同仁說

崇文社文集(4)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文字 高氏友瑟 周崑陽 一視同仁說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嘗易至同人之卦。而嘆帝王之治國家。不可不一視同仁.....more

1835/1952

籌釋經書奧義以濟青年學荒策

堅之歎。若青年者。畏經義之難而荒之也。今就其畏難處以釋之。則其奧義舉目瞭然。頭頭是道。雖升堂入室。何難之有。濟之方法此其二。科學之書。分門別戶。不厭其詳。而經書總括大略。斷章取義。粗心浮氣者。之反覺.....more

1836/1952

勸孝文(仿古戰場)

日激。風俗日變。一倡自由。速於傳箭。再倡平等。急如飛電。目無老少。焉有後先。養子義務。風說傳遍。慈孝醇風。訾為俗見。至若事親不孝。匪第愚夫。並非幼稚。亦有書。一聞孝道。視為畏途。暑不為扇。寒不為噓.....more

1837/1952

臺語考釋

卒伍。 冊   書曰冊,書曰冊;冊通策。禮中庸:布在方策。蔡邕獨斷:策,簡也。 ◎ ◎ ◎ ◎ ◎ 長二尺,短者半之,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簡,連編諸簡謂之策。(凡字有多 ◎ 少,一行可盡者,書之.....more

1838/1952

孔教論

無分智愚。皆知孔子為聖人。孔子之教為聖教。所謂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是也。吾人生千百年後。雖不得孔子之提命。以聆其旨趣。而其遺書。考其言論.....more

1839/1952

德國史略           ...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夫列拉里區大帝幼時。恒忤父旨。性好淫。善吹簫。愛法蘭西詩。欲得其父抱負之大。兼善整頓練軍.....more

1840/1952

自由誤

。我所欲者異於是。早起乘黃包車寧家。繞道經商務書館。購新出小說一冊。終日竟之。姊等幸勿來相擾。一人笑曰。可兒可兒。我當買月餅來。獎汝勤。女教員李畹香則按其迷迷梭之風琴。曼聲而歌「自由誤」之歌。歌聲悠.....more

1841/1952

林業概論

木材及森林有蜜切關係一事。則人人所知。故吾於言林業之前。先將木材及其他林產物并森林對於人生之關係。稍為說述後再進於林業庶者因此短文。能得較深之現象也。今日之人。皆信二十世紀為煤鐵時代。而不知木材之功.....more

1842/1952

古今詩話菁華

。紗帽隨鷗鳥。(杜子美句)漁歌激楚辭。(孟襄陽句)詩人何處。所惆悵過松滋。巴東秋風亭懷菜公□二十八字云。學術深時心術亡。澶淵相業自堂堂。諸公解霍公傅。更請從頭孔光。題道旁紅梅云。豔色空絕世。荒山猶.....more

1843/1952

情彈

。諒者無不快慰。然欲知亞俠為何如人乎。亞俠者趙性。懿姑之東鄰也。初其父在日。與許翁為詩酒交。意氣相合。縞紵之歡。勝於葭莩之親。時亞俠方髫齡。羽翼姑同塾中。後亞俠父母相續病歿。易簣時。曾托孤於許翁。顧.....more

1844/1952

有明總論(四) 

閹宦以大柄。又以猺種之汪直。豺狼逞其勢。饕餮肆其求。鞭箠守令。威震遼東。輕蔑法司。權傾大理。仗兩鉞以橫行。何怪乎李義敢殺馬璋。錦衣擅執文質。兩廠之日肆凶威哉。商輅之疏。而日用一內寺。何遽危天下。此真.....more

1845/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