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戒訟說

有公律。吾於訟事無不通。於訟律無不曉以此興訟。何訟不勝。以此訟人。何人不服。殊不知聖人立法。使民知而守之。非使民嘗而試之。聖人定律。使民而避之。非使民習而玩之。訟財產者亡財產。訟田園者亡田園。訟家宅.....more

1801/1952

破除迷信議

不智。既於古人之迷信者。明辨其是非。豈於今人之迷信者。浮沈於流俗。由是剖陰陽二氣之理。辨析必精。參鬼神造化之功。幾微必燭。理之徹者惑胥捐。信之而已。迷於何有。 韓愈迎佛骨之諫章。愈以破其深迷之肯竅者.....more

1802/1952

婦人愛國論

閫之威。又誰謂巾幗中無愛國英傑耶。我臺婦女。誠宜引以為鑑。應時勢之要求。作女輩之先驅。急須入校書。以講求夫新學。厲行天足。以革去其舊污。而又曉然於尊親大義。君上厚恩。則愛國之情。有不油然而生者乎。顧.....more

1803/1952

促進同化論

一日也。故吾人講求促進同化。不在尚內地風氣之皮膚。重在步內地國民之精神。蓋精神之同化。非上陳所能達其奧妙。欲求其至精至微。無災無害。足以促進吾人同化之法。盍取明治詔書恭之。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more

1804/1952

女子教育論

以禮樂。以端其本。廣之以歷史。重之以輿圖。以宏其用。而又使之汎覽天下之大勢。周知四國之人情。一旦有事。則小戎好義。無衣同仇。士氣之激發可知也。四境無事。則機杼佐。黍肉饋餉。國力之富饒可想也。以一身而.....more

1805/1952

風紀肅正並嚴重社會制裁議

瓶梅。耶蒲緣。則趨之若騖矣。又不見夫觀書乎。見聖人垂訓之篇。則未先厭。翠屏山。飛鵝洞。則廢寢忘餐。手不釋卷矣。可見人之于惡也。如水之易狎。人之于善也。如火之難親。無怪人心愈趨愈下。習俗愈變亦愈惡。渾.....more

1806/1952

基津波影

一般市民。故旗亭。廟寺。集會等處。每以此為話柄。記者耳鼓當彼此聲浪激刺。又因得許多材料。再進行搜查。不圖其所為竟有出人意外者。洵堪驚駭。爰誌其顛末。以貢獻者諸位。 野僧之本名張聰明(前報王誤也)德新.....more

1807/1952

彰化崇文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集續...

緣。合刊詩文集。印刷二千部。彰化崇文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集。內容史論略。孔教重興論。(文)謁孔陵(詩)。諸節烈婦女詩文。吳三桂袁世凱罪惡論。筆斧(詩)彰化崇文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吳望蘇遺稿詩。印刷一千.....more

1808/1952

孝子蕭明燦侯瑞珍吳拔英合傳

。耽詩書古文。敬兄長。待繼弟。解紛排怨。靡不怡怡唯唯。道光十二年。陳逆亂起。傾私囊。募鄉勇。幫官守城以敗之。疊蒙上獎。府憲周。獎賞孝德維風。邑主高。獎賞孝道可嘉。邑主李。獎賞誼重解紛。北路協.....more

1809/1952

孝子蕭明燦侯瑞珍吳拔英合傳

兄仇父者。日有所聞。乖倫滅理者。時有所見。得此三孝子以維持風紀。警醒人心。則或者忤逆兒。得此傳。變為純孝子亦未可料也。余所以欲合斯傳之主旨。盡在斯義而已矣。豈有他哉。 中文 TUZ.....more

1810/1952

清旌表孝友先王父輝耀公家傳

書。不與世事。三昇泰。例五品銜。嘗董保良局。四仁聲習儒。公沒之七年。劉省三爵帥撫臺時。與父同受朝廷旌為孝友。又以母旌孝婦。一門三孝。今榜為三孝。人家志榮也。 右作與曾祖妣陳孺人家傳。均為.....more

1811/1952

詞夢

。又入之。然心頭輒跳躍如轆轤曳。又將奔。瞥見鏡臺側。有一水晶鴛鴦鎮紙。壓冷金箋幾頁。遂公然無忌。已指一而閱。斜行淡墨。神乎灑然。辨其句。醉春風也。曰腷膞金雞曉。山爐灰瑞腦。心忙要看牡丹開。早早早。早.....more

1812/1952

為黃太保賀經略傳君平大金川啟

纈之袍。賜房喬以黃銀之帶。金釵阿杜。詒餉盤龍。寶劍推成。署頒陳寵。水晶鹽好。分崔浩以同甘。鐘鼓聲希。探李晟之安否。某一官柴立。萬里鳧趨。寫孫歆慶捷之書。慚無健筆。魏絳和戎之奏。如接英風。祝天上之貪狼.....more

1813/1952

時事解頤錄

。由於閱歷。驚天動地之大人物。從於善養浩然之氣得來也。儒者書。不為賢賢。當為君子。為有恒者。鮮有其人也。衰世之士。往往過於輕浮。恃才放縱。為無行。則滔滔者流而忘返。佛門弟子。學佛祖菩薩之成道無也。求之.....more

1814/1952

孤兒院建設議

。折衷古今。若宋之內地崗山。院規俱在。班班可考。臨時裁酌。方為有著。否則杜陵廣廈。仍屬空言無補矣。嗟乎。地方社會。匹夫有責。司各脫之歷史。知歐洲孤兒院之賴以改良。至今碧眼窮兒。猶受其賜。所望有心慈善者.....more

1815/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