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明清之際論

臺灣旬報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1年8月10日 文字 旡咎 鄭玉田 明清之際論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史至明清之際。廢書而嘆曰。明之亡。非清能亡之。實明.....more

1711/1952

書許孝子事

。孝子略識之無耳。家亦不豐。而其奉親之道。雖萬卷之功名科甲富貴家。難以比擬。嗚呼。可謂孝矣孝子生於道光晚年。改隸未幾亡。卒年七十餘。子五人。今皆物故。孫數輩。一名炎者。現奉職於基隆某會社。頗能抗宗.....more

1712/1952

墨氏兼愛

山也。荷彼耒耟。耕彼南畝。與四海俱有利。其漁雷澤也。旱則為耕者鑿瀆。儉(按即險之段字)則為獵者表虎。故有光若日月。天下歸之若父母。其說亦與墨子相發明。韓愈墨子曰。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more

1713/1952

男女道德標準不同之研究

可破。母教其女。姑教其媳。無非教彼作良婦賢妻。換言之。即為男子之奴隸也。茲舉數條事實。以為者研究。蓋一夫多妻主義。由來已久。初猶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語。來遮飾罪惡。今則明目張膽。在人在誇耀起來。不.....more

1714/1952

男女道德標準不同之研究

蹋。然男子因自己太自由。恐女子亦思享受此等自由。故太施威權。將女子閉居閨中。又不教以書。言女子無才便是德。此德字。恐怕是奴隸的德字耳。 此不平等之道德之原因有三。一歷史上之原因。蓋古代兩族戰爭。戰敗.....more

1715/1952

陳大綸氏推行陽明之小學教育制度

。恒業也。業必有居也。故兩墊翼之。曰聽樂。曰習禮。曰句。曰書算。制之備也。居之有養也。故後為倉。西為廚。又為饌所。養必有藏也。故庫附焉。小學之養蒙也。蒙泉也。古井不治。而渫為之兆也。工始於二月二日.....more

1716/1952

文字與國家之關係論

三百年前之歐文。國權分張。岐異百出。從未嘗統一全歐。此東西兩文明之所以不同。同化力之強弱。未始非文字之優劣所由分也。然則二者之間。雖均足以助流政教。難為軒輕。惟自其意義及同化方觀之。孰優.....more

1717/1952

陳母吳太淑人墓誌銘

先生旅櫬歸自臺南厝於同安寮地距街三里許淑人日兩次往哭奠雖風雨無間其情義之篤有如此者三十已來為似續計以螟蛉為己子燈影機聲丸熊課季子懷澄君弱冠即以詩文馳名海內外其母儀之足式有如此者光緒乙酉楊淑人內渡為亡.....more

1718/1952

櫟社友吳子瑜先生五十壽序

形體之壽必其得天獨厚素稟有餘加以飲食起居養生有法百沴辟易萬病不生而後作魯殿之巋然等金剛之不壞文字之壽必處順境且好書內有嚴父外有良師書擁百城友交三益益以見聞之廣假以日月之長而後本所得以發揮乃可傳著作於.....more

1719/1952

遺言及其他

上當中及男左腕女胸前,各附麻苧其他以別親等亦可。三、烏頭司工余所最惡斷宜禁絕,即和尚齋友之誦經究亦無補,如欲用之當盡廢鑼鼓,以極靜肅而誦佛經一卷可耳,葬式之際有親戚友朋之弔辭挽詩柩前朗死而有知,欣感.....more

1720/1952

黎二樵詩才

海,啣我西歸書。願子開素書,之勿想思。相思令人老,慎保春陽時。」「春陽感人心,有如桃與李。春風亦無言,敷華共欣喜。搖落安所嗟,相對有終始。明鏡不照心,海水不知深。風波無處所,大江生繡衾。一夕數嗔愛.....more

1721/1952

近樗吟草自序

。嗣梅聖俞之詩序,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余不禁一悟。心欲工詩而復怕窮,不覺詩心漸寒,詩志漸灰,致平生嘔盡心血,詩愧未工。人幸未窮,徒博紙上虛名,自知散材之無用,故自號近樗.....more

1722/1952

弔辭

儉朴,不尚奢華。治家遵遺訓,耕兩端。待人和藹,遜讓謙卑。處事公平,期於有濟一經。承諾言出必行,對一般社會極其圓滿。歷任各要職,上下悉融和。而令聞聲譽,為官民共景仰。是以去年值東京御苑開觀菊大會,當局.....more

1723/1952

臺灣處大海之上

地天為盲。有時颶母胎長長鯨怒,星眸電齒雲車雷鼓風輪森開張。塵沙飛揚人鬼哭,往往白晝慘洌如幽荒。往時海賦,猶疑近荒唐。朅來鷺門一悵望,大叫奇絕狂夫狂。柁樓打鼓長魚立,船頭掛席西風涼。是時鬱儀忽走匿,但.....more

1724/1952

臺灣土番

久漸摩,秀發此先卜。拱手進番童,經書果能。忠信自有期,禮義須涵育。勸免且丁寧,披月前村宿』。 茄藤社云:『凌晨赴茄藤,繞社喬木古。宿鳥鳴高枝,疏花綴深圃。番眾擁我前,衣被半藍縷。升堂細諮詢,一一訴貧.....more

1725/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