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藩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漢武帝論

。有不土崩瓦解。而秦二世之禍。不將復見於漢室也哉。然而文帝不獨勇於維新。而且能誠以服人。信於守法。專以利民。何以見其誠也。不觀夫賜南越王趙佗書乎。書曰。朕高皇側室之子也。棄外封云云。凡人身己高貴。誰.....more

211/257

德國史略           ...

出人意想者。庸詎知日耳曼諸侯王中。竟亦有人。早覺路易帝心?。乃奮其虎威。致力沙場。而終克法軍。此人維誰。即大選舉侯威廉夫列拉里區是也。 威廉自昔。巳償鉅費。力固籬。彼見邊事廢弛。疆界混雜於波蘭領土之.....more

212/257

紀李文魁

;非擊敵人也,擊民主國民主也!夫民主胡可擊,以其逃也。擊雖不中,亦聊以鳴臺人之不平爾。 各統領以劫令故,咸向文魁問罪;悍卒頑民,又縱火燬衙署、劫庫。兵與兵鬥、民與民爭,煙燄燭天,砲聲震地。自獅球嶺至.....more

213/257

同日,臺灣府黎景嵩令生員林安瀾...

安席,亟請告假,逡巡而回,以朱和鈞代之。至是朱知府亦告退。全臺各官,如係實任者,如臺北之司顧兆棟,皆請回去。臺南安平縣謝壽泉亦告退,以旗人忠滿署理,並管臺南府印(太尊陳仲英公前年任臺灣府,功蒙以文字.....more

214/257

擬進臺灣通志表

之?,湯谷之溫,五十五澳,九十九?,承平為錦繡之江山,玻?之世界;事變則屏乎歐越,瑣鑰乎閩疆,所以黎庶負土而遷,王公設險而守,歷二百年而奠丕基,閱三五代遂成都會也已。   我皇以英姿御宇,大業成邦.....more

215/257

治縣說

責,有郡牧蒞其上,有分巡箝其間,有臬司其察,有督撫考其成,甚卑也;自刑名以至錢榖,自吏胥以至兵民,自土地以至戶口,自考課以至農桑,自詳覆以至告諭,甚繁也;工役有需,送迎有禮,供帳有事,酬應有丈,餽遺.....more

216/257

軍備志

起,而兵民分矣。兵民分,而其兵為朝廷之兵、鎮之兵、悍將之兵,養其爪牙,以肆禽獵,而國之威稜乃不振。夫欲振威稜,當用民兵,遠師三代,近法歐洲,而後可以爭雄於天下。 中文 TUZ.....more

217/257

虞衡志

。   山漆:別有水漆,生海泥中。葉有粗毛,觸之腫痛,或名咬人狗。  刺桐:似桐有刺,臺南郡城未建之時,植以為。   蒲荊:即蔓荊,葉如楊,易長。   肉桂:樹皮如桂,有油,味香。   鳥松:即赤榕.....more

218/257

列傳二

德教,軍民無猜。時方議築城,化行以地多浮沙,易震動,不可築。而孤懸海外,唯仗中國威靈,軍民一心,以屏之。議遂止。乃僅建鎮署木城,繕甲厲兵,時其訓練,以壯軍容。   初,鄭氏行永曆錢。及歸隸後,有司請.....more

219/257

復左相侯書 

曾與俄官畫地而守。經(錦棠)逐細查訪。頗有要領。查回彊正南一面。戈壁彌漫。動以二三千里。過此為英吉利所屬。退擺特及印度地方。彼此均無從侵越。西南一角。有謙珠特什克南西部附庸之國。為我籬。近據謙特部長.....more

220/257

列傳一

西湖,覓山僻小庵,隱焉。瞻望籬,猶有所冀。為杭守吏所偵,與健僕楊貫玉、愛將羅自 牧同被執,二人皆勇絕群倫者。煌言烏巾葛衣,不言不食,啜水而已。臨刑,二卒以竹輿舁至江口。煌言出,見青山夾岸,江水如澄.....more

221/257

列傳八

回。臺民忠義,誓不服從。崧奉旨內渡,甫在摒擋之際,忽於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日,將印旗送至撫署,文曰「臺灣民主國總統之印」,旗用藍地黃虎。不得已允暫主總統,由民公舉,仍奉正朔,遙作屏,商結外援,以圖善.....more

222/257

度支志

十七年,臺灣改隸,始用清廷制錢。而納稅者以紋銀,權以兩。然銀有爐火之耗,有貼水之費。凡納洋銀者,每兩例加四錢。然後以元寶解省,藏庫。臺有所需,乃請而發用焉。鎔鑄之繁,押運之緩,奸吏上下其手,藉飽私肥.....more

223/257

德國史略           ...

甚於前。因與法締結菜因同盟之日耳曼諸侯。出軍援法。同室操戈。安見其不敗。俄普之勢。遂成瓦解。俄竟背普而向法。普既羝羊觸。遂與日耳曼接踵而淪亡。 拿破崙之待普。以殘忍為心。訂無理條約。使普不能重興以抗.....more

224/257

古今詩話菁華(四)

。」其敘事有情致,可喜,近時集句所未有也。 元微之作〈李杜優劣論〉,謂太白不能窺杜甫之籬,況堂奧乎?唐人未嘗有此論,而稹始為之,至韓退之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則不.....more

225/257

藩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