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聶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十二月初六日,敵軍向蓋平

中東戰紀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文字 洪棄生 簡榮聰 十二月初六日,敵軍向蓋平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十二月初六日,敵軍向蓋平;士成入關之軍適至,會.....more

16/34

八月初十日,日本陸軍

出平壤南中和府,而別軍由東路出文川以截我後。我軍馬玉崑則率所部回營,繞出江東為犄角;衛汝貴、豐陞阿率淮軍及西丹隊十八營守城南江岸,左寶貴則率奉軍六營守北城山上,葉志超與士成以六營駐城中,而朝鮮兵八百.....more

17/34

初,朝鮮人崔福成雜取儒家

全羅、忠清二道,據全州。朝鮮大震,來乞師;李鴻章遣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總兵士成率蘆、榆防兵東援,屯牙山;循條約告日本,而日本亦遽遣大島圭介率兵入王京,止之不聽。朝鮮亂黨聞中國兵至,則棄全州遁;朝兵收.....more

18/34

日軍躡之,遂大入朝京

。志超則鋪張成歡之戰,以大捷聞;獲獎賞,遂拜總統諸軍之命。而志超無將略,衛汝貴尤貪縱;左寶貴、士成、馬玉崑忠勇敢戰,而志超漫無布置。軍中日置酒高會,或築壘環為守計耳;哨隊相遇,至誤相擊。日本偵探隊.....more

19/34

招俠

。子房潛博浪,誓殺祖龍頭。曹沫政輩,大勇亦足儔。片言相契合,便請肝膽酬。俠風日鼓吹,義氣薄九州。及至東西漢,士節尚剛遒。朱雲請長劍,季布怒橫矛。誅奸絕君惡,征虜出邊陬。黃金何足貴,談笑輕王侯。此時國.....more

20/34

張良論

士而庇之,其智勇兼備。可想而知,豈若刱軻政輩,奮不顧死者。所可同日語哉,苟當日幸而獲中,則韓仇且報。英雄之快心事。敦有過于此者。即不獲中。而褫祖龍之魄,倡群雄之心。使天下豪傑。並起亡秦,且先入關中.....more

21/34

張良論

前毖後其獲益於圮上老人者。豈淺鮮哉或曰子房貌如婦人好女,其善當忍有夙根。前此博浪之椎,特報韓心切。有所激而為耳。非真有慕乎荊軻政之風。而樂為此悻悻之舉也,然人無動心忍性。無以增益其所不能。椎秦不中.....more

22/34

張良論

。而遑恤其他,此固大義根諸心。磅礡鬱結而為之者也。夫豈荊軻政之流。所可同日語哉。乃至嶢關一役。嬴秦以亡,而一擊之願始酬,然猶未已也。蓋韓成在焉。或者如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光復舊物。韓其庸.....more

23/34

書黃蘗寺僧

歸;不然,荊軻、政之徒將甘心於公也」!元樞送至省,大吏訊之,不諱。問其黨,不答。刑之,亦不答。乃斬之。   是日,有數男子往來左右。監刑者慮有變,不敢問。待決時,一黑衣長髯者弩目立。僧叱曰:「小奴尚.....more

24/34

孝女施劍翹為父復仇林劍華女士捍...

見矣。劍翹也劍華也。全以血性智力為事。其苦心愛父愛夫。皆加人一等也。彼夫要離之刺慶忌。政之刺俠累。紅玉之桴鼓助戰。盧氏之冒刃衛姑。其勇其烈。有以異乎。無以異也。彼二女之性。本不愛生。卒能生存者。兵法.....more

25/34

舟行又七里

洲鎮。舊有簰州司。或呼牌木洲。 又五里左過新灘口。由是口至沔陽州。百三十餘里達漢水。又西折而北十五里。左逕水洪口。自嘉魚至簰洲。今有老洲口。北河口。自簰洲至此。水經注有洲。余未知其所在。俟考。舟.....more

26/34

張良論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武侯曰成敗利鈍。非所逆睹。臣子之於國家。分所應爾,子房以韓亡之故。號泣旻天。不避危難。擊始皇於博浪沙中。雖曰不中,其浩然之氣。己可昭明亙古。彼蘇子以荊軻政之屬目之,誤矣。此其忠也.....more

27/34

范蠡張良合論

以後。勝廣發難。山東豪傑。並起亡秦。此良之所不及料者也。論者以為秦之方盛。其鋒未可犯。其勢未可乘。彼不能忍以待時。而遽出於荊軻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蓋亦不諒良之苦心矣。使蠡處此。必如良之伺隙而動。一.....more

28/34

驅車行六里

,外一大坊,署「埋冰 玉」,為節烈婦女葬場,是其特色,至於戲園妓館之多,不足數也。此外有曾公、張公、公、李公等祠,余因科爾沁部、博多噶(詔作噶、坊作拉)勒台忠親王僧格林沁,在咸豐時有天津拒戰英法事.....more

29/34

列傳三

荊軻、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范金而祀之,.....more

30/34
上一頁
第 2 頁
共 3 頁
下一頁

聶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