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禮|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藝文志

宙之文也。經立,清人來講,書移往來,曲稱其體;信乎幕府之多士也。在昔春秋之際,鄭為小國,聘問贈答,不失乎,齊、楚、秦、晉莫敢侵凌。孔子曰:『子產有辭,諸侯賴之』;此則文章之有益於國也。清人得臺,耆舊.....more

616/1362

人才培養策

。教以體操。使其非勿視。非勿動。以樂固其體。以詩書澤其氣。以射御正其身。他日智勇兼全。文武皆備。出可將。入可相。當不似手無縛雞之力。如淮陰之貽譏也。古人庠序之役。其即體育之故也夫。一曰智育。近世科.....more

617/1362

尊師說

風者。或成德或達材。無行不與。仰沾化雨者。博以文約以。故不特一時門弟子尊之如父兄。即當世士大夫。亦之如賓客。惜乎當時列國之君。莫知尊用。徒使孔子取先王之法。以詔來世。迄今世世師尊而奉之。以為萬世師.....more

618/1362

假公行私妨害社會論

明目張膽。吾必借勢以陵之也。彼曲士謂之假公行私。安知此間樂耶。設或時過境遷。汝亦效尤以圖之也。夫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知之端也。吾亦有良知。非不識仁義.....more

619/1362

漢學起衰論

如朽索之馭六馬焉。噫漢學之盛也以道。漢學之衰也以不道。然則際此危微絕續之交而欲為一髮千鈞之寄。亦惟善持其學而已矣。學何在。道是也。道何在。孝悌忠信。義廉恥。是也。孝悌則不敢為滅倫。以污漢學之點。忠信.....more

620/1362

自由結婚之得失論

崇文社文集(4)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文字 吳鴻森 周崑陽 自由結婚之得失論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竊思關睢為起化之原。周定婚姻之制。誠以夫婦為人.....more

621/1362

說倫常

。孟曰取義。皆所以維持倫常之苦心也。是故凡我黃種。莫不優遊于彝倫之地。激發於義之鄉。此其所以四千餘年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之輩出。而為歐美之所未嘗見也。以是觀之。倫常者。人類之天性也。為黃種之典型。文化之原.....more

622/1362

籌釋經書奧義以濟青年學荒策

盛者。急功而好利。見異而思遷。自謂熟孫文之書。國可共和。行仁之術。民可共產。藉胡適陳獨秀之說。可以改造文學。改造道德。鑄大錯於一爐。文野兼收。是非顛倒。其大中至正。如五經四子之書。遂目為時代過渡之言.....more

623/1362

有明總論 

掇秦。掣趙拔燕。亡友諒。埶士誠。降國珍。戮友定。拯生民塗炭。普天戴我后之恩。復漢宮威儀。四海急來蘇之望。群寇既滅。移師北征。虎賁三千。直搗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新義之邦。收久淪之華夏。天與人歸。清積.....more

624/1362

女子教育論

教以義哉。然則欲知教育之利。必先知不教育之害。其害維何。厥有數端。一曰不孝舅姑。婦人能全孝道。天帝亦報以麟兒。而乃忤逆雙親。天下何貴有是婦。蓋其姆訓未嫻。斯婦道未盡。無論未能斷首以全舅。冒刃.....more

625/1362

列傳一

荷人所踞,受一廛以居,極旅人之困,弗恤也,遂與中土音耗絕,亦無以知其生死者。十五年,延平郡王克臺灣,知光文在,大喜,以客見。而遺老亦多入臺,各得相見為幸。王令麾下致餼,且以田宅贍之。亡何王薨,子經嗣.....more

626/1362

入毓粹門

一,大於斗,甚古錯,殿後有庭,古柏約二十株,為至聖先師夫人堂,亦高大,稱寢殿焉,夫人姓亓官氏,有墓石在夫子墓旁,故多有辨夫子無出妻事,《記》喪出母,謂喪所出之母也,寢殿後過庭為聖蹟堂,一石案橫刻聖祖.....more

627/1362

宗教志

上帝,歲以孟春九日為誕降之辰。此則方士之假藉,而以周易初九見龍在田之說附會爾。古者天子祭天,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臺灣為郡縣之地,山川之,見於祀典,而不聞祭天之儀。然則此天公壇者,其為人民所私建,以.....more

628/1362

贊成節約同盟會論

奢極侈之際。安可無此儉德之行以制止耶。其三曰。贈答務宜廢止。或節儉。夫投桃報李。尚往來。固不至今始也。然境處乎困難。即有為所不可缺者。節以制度。夫亦何妨。就年末而論。當局對幕僚之內訓。年年不啻三令.....more

629/1362

列傳三

目寶珠,盛飾若中華貴婦,治家有法,或奉官長命,遵行惟謹,故漢人至者日多,而臺東愈闢矣。   連橫曰:麥荷斯奇之事,舊志不載,而西史言之,危矣。當是時,西力東漸,已張其機。荷據爪哇,西營呂宋,而英略印.....more

630/1362

禮|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