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襲 在 照片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布農族--逢板事件紀念碑

起有組織之抗日行動。 民國23年下馬對岸之布農族聚落青年李永和、蘇巴利等10人擊新武附近之逢板派出所,擊斃2名日警及其眷屬5名,由於布農族人擊前已有計畫,已先將聯外電話線截斷,故關山廳派日警前往搜.....more

1/38

排灣族--四林格忠魂碑

「南番」事件。四林格社屬於南排灣,社內每戶人家均擁有打獵用槍枝,平常用來防範禽獸侵農作物。日本殖民政府強制要沒收武器,原住民多數不願意配合繳交,暗中結夥將社內的日本警民趕走,並未造成傷害。日方撤退到恆.....more

2/38

古樓村--以神珠卜問pa kivadaq

古樓村中山路舊插標處神屋cinekecekan 卜選人員順序是先選家再選人,以頭目本家為優先,次為分出去的家,依世地位、輩份高低按序卜問,最後才卜問本村有意願擔任的人。當祭師道出名字、繞動神珠、唸.....more

3/38

泰雅族--莎韻紀念碑

派駐在流興社(老金岳部落)的警察-田北正記,也是流興社夜間民眾教育班的老師,奉召出征。 事件發生當天,莎韻和五個同學,被警察指定要幫老師搬運行李,由於颱風來,山區風狂雨驟,舉.....more

4/38

魯凱族--東興部落

魯凱部落,又稱大南魯凱,也是受山神眷顧的部落,進入達魯瑪克時,由頭目帶領著遊客祭拜山神祈福,以求平安。承了祖先的生活習慣採集,高海拔山上的無污染野菜,經過了行銷及商品化,讓所得盈餘,重建起當年歷經火.....more

5/38

泰雅族--南庄鄉石壁染織工坊

鬧的大部落,民國五十九年芙安颱風侵後,政府擔心地質鬆動而釀災便將石壁部落的村民集體遷到山下的東河國小附近,而今在舊部落中僅有兩戶人家尚居住於此,其中一戶便是「石壁染織工坊」的林淑莉.....more

6/38

泰雅族--尖石鄉青蛙石

的上游支流的溪谷中的大石群中,有由兩塊大石所堆疊在一起,而外形像極了一隻大青蛙在水潭中的景點,那就是有名的尖石青蛙石。在艾利颱風來為台灣帶來很大的傷害時,在青蛙石附近的涼亭平台的一部份也被水沖刷而損.....more

7/38

布農族--信義鄉雙龍瀑布

一路連接到村莊內。轉入有「黑森林」之稱的峽谷下游瀑布區後,轟轟的瀑布聲由小而大人而來,而這才是黑森林震撼的開始。道部道德盡頭有一觀瀑台,站在前方,可直接體會到瀑布本身的壯觀,其高約為80公尺,瀑聲隆.....more

8/38

太魯閣族--三棧部落

地,統稱為「巴拉丹社」。台灣光復不久,巴拉丹社遭洪水侵,巴拉丹社分為南三棧與北三棧二部分。光復後,政府將日警駐在所「Sasijiyan」譯為「三棧」,沿用至今。 目前三棧部落.....more

9/38

勤和村-少年溪溫泉

命名為「武唻亂」,意指為「唻乱社人住的地方」。 根據歷史記載,唻亂社本來住在台東新武呂溪上游,兩百多年前被布農族擊,爾後遷徙到現今六龜不老溫泉附近,後約一四O年前又受到平埔族.....more

10/38

排灣族--泰武鄉舊佳平部落文化生...

)較粗的木條做架子,外面再覆蓋拉烏玆(ravuc),用烏哥巴(ukep)固定好,以避免颱風來時被吹散,屋頂(ruvung)上的拉烏玆(ravuc)也彎成弧形,疊上好幾層,可以防止雨水滲透。Ravuc密.....more

11/38

排灣族--涼山瀑布

濺,清涼人,適合賞溪及觀石。 4114 .....more

12/38

排灣族--丹林吊橋

林村辦公處、丹林衛生室、來義國小(位於喜樂發發吾社區)及來義國小丹林分班(位於丹林社區)、丹林托兒所。沿傳統民俗文化,丹林部落有天主教在本鄉興建最早的教堂。語音腔調分為紮拉西夫音(1~4鄰)及加拉阿.....more

13/38

排灣族--古樓村入口意象

局交換所,是全鄉行政中心所在地。學校方面,有來義高中、古樓國小。 古樓村承傳統文化及民俗,重視薪火相傳與尋根。最能代表排灣族文化特色的五年祭、六年祭在這裡可以尋得。部落中以木雕最為表現傳統藝術。農產.....more

14/38

排灣族--獅子鄉內獅村入口意象

石板屋遺址。居民是從獅子鄉與台東達仁鄉交界的中央山脈之「內文」社分支而出。最早為人所知是光緒元年,清廷為了打通恆春與鳳山縣(高雄)之間的交通,派遣兩百淮軍駐守,可是屢遭內獅村人之祖先抗拒擊,結果清軍.....more

15/38
第 1 頁
共 3 頁
下一頁

襲 在 照片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