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繞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番劍(驅惡靈刀)

番劍(驅惡靈刀)

。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配掛時多將籐圈由右肩斜掛,刀身放置在左側腋下(胡家瑜、崔伊蘭,1998: 238)。 製作技術:穿孔、纏 風格特色:刀身呈兩刃中鋒的小匕首型式,刀柄呈圓頭扁柱狀。造型.....more

31/44
帽子(籐帽)

帽子(籐帽)

子盛裝時,常戴此種籐帽,配搭籐鬚背心 型制/特徵描述:採雙層編法,內層由棕櫚纖維編成,外層以籐條編。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男子盛裝時,常戴此種籐帽,配搭籐鬚背心(胡家瑜、崔伊蘭,1998.....more

32/44
紡織車(陶紡輪)

紡織車(陶紡輪)

,纏於紡錘棒上,一手提拉紡錘,一手抽放麻絲,經過紡錘的拉轉,才能將麻絲拉緊,紡成織布用的線(胡家瑜、崔伊蘭,1998: 228)。 製作技術:燒 風格特色:陶紡輪呈扁圓形,中心穿有一孔,以便.....more

33/44
魚籠(籐背籠)

魚籠(籐背籠)

形 紋飾:無 功能:背負方式搬運物品的用具。 型制/特徵描述:圓形,口小底大,口部圓形,底部六角形,籐皮斜紋編法編製,近口緣部有6個籐提耳。 使用者:男女皆可 使用方法/時機:背負時,將背帶過額頭.....more

34/44
籠(籐背籠)

籠(籐背籠)

紋飾:無 功能:背負方式搬運物品的用具。 型制/特徵描述:籐皮菱眼形透孔編法編製,口圓形,底面六角形,有籐編提梁。 使用者:男女皆可 使用方法/時機:背負時,將背帶過額頭,以支撐部份重量,再把背籠.....more

35/44
籠(籐籠)

籠(籐籠)

角形 紋飾:無 功能:背負方式搬運物品的用具。 型制/特徵描述:籐編六角透孔編法編成,六角形底,圓口,附兩繫環。 使用者:男女皆可 使用方法/時機:背負時,將背帶過額頭,以支撐部份重量,再把背籠背靠.....more

36/44
壼(提水陶壺)

壼(提水陶壺)

形狀:圓型中空 紋飾:無 功能:汲水 型制/特徵描述:圓形罐狀陶壺,質地細,全器有裂痕及幾處的剝落,外圍用編成的竹籐圍。有一握持的把,無紋飾、直唇、口緣向外斜的敞口,器身圓形,底中凹平底式,外圍竹.....more

37/44
中文名稱:陶紡輪(註銷)(AT001085)

中文名稱:陶紡輪(註銷)(AT00108...

放射狀圈點紋,為紡綞的一部分。 功能:織具 製作技術:塑燒、刻畫 使用者:女子 使用方法/時機:使用時,搭配紡綞棒使用。在圓心孔上插入一支細竹棒,組合成紡錘。婦女將幾條細麻絲扭成一股後,纏於紡錘棒上.....more

38/44
中文名稱:籐帽(AT004024)

中文名稱:籐帽(AT004024)

籐質長條縱橫結紮而成,內層口緣部分係由細籐條圍而成,頂部敷墊椰殼鬚皮。 功能:帽履 製作技術:螺旋編法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男子可於參加械鬥或喪禮時使用。 風格特色:籐帽內是以椰殼鬚皮為底.....more

39/44
銀帽(銀盔)

銀帽(銀盔)

色:銀盔是由打薄的銀片採用圈法,圈間以銅絲固定而成圓錐形的銀帽(鮑克蘭,1969)。 文化意義:蘭嶼的雅美人(達悟人)是台灣唯一具有金銀工藝的原住民。銀盔是由打薄的銀片採用圈法,圈間以銅絲固定而成.....more

40/44
籐帽(籐帽)

籐帽(籐帽)

打棒的猛烈擊打。 型制/特徵描述:錐形,分四層編結而成,外三層由籐質長條縱橫結紮而成,內層口緣部分係由細籐條圍而成,頂部敷墊棕櫚纖維。 使用者:男子 使用方法/時機:參加械鬥或喪禮時所戴,械鬥時可抵.....more

41/44

品名:丁字帶

腰際即可。丁字帶是達悟男子平日最基本的穿著,也是達悟族男人最適海洋生活與熱帶氣候的體現。        " 製造方式:織 使用者:男子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21e34c .....more

42/44

品名:飛魚盤

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民族學 品名:飛魚盤 土名:amongan 文化區:南島語族 簡介:"   每年春天,飛魚隨著黑潮(赤道洋流)迴游到蘭嶼海域,隨著洋流環島嶼。其中,以紅頭部.....more

43/44

品名:木盤

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民族學 品名:木盤 土名:lalig 文化區:南島語族 簡介:"   處於海洋環的生活環境,魚(among)成為雅美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雅美人將食用魚分成二類.....more

44/44
上一頁
第 3 頁
共 3 頁

繞 在 器物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