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覺 在 油彩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牧童與牛

牧童與牛

自然的情感,呈現出農村簡樸的感。 識別碼:ntnu_o1_01844 .....more

46/67
1968 田園

1968 田園

說明:以每一正方形單位的色彩, 代表不同明度彩度的色階, 構成一音樂性的畫面。豐富多變的調子產生跳動的感。 材質:畫布∕油彩 .....more

47/67
1974 初雪

1974 初雪

:1974 內容地點:美國 說明:描寫延年家的後院景色。初雪過後,地上,屋頂及樹上仍然佈有雪跡。畫面感優雅清新。 材質:畫布∕油彩 .....more

48/67
1931 日本少女像習作

1931 日本少女像習作

期:1931 原件;美術 李石樵 藝術家出版社 1931 日本少女像習作 創作日期:1931 內容地點:日本 說明:留日學生時期習作。用油、用色之掌握尚未嫻熟,感生澀。臉部的描繪,深受石膏素描之影響.....more

49/67
1949 人物

1949 人物

:1949 內容地點:台北 說明:試圖打破〈建設〉所臻至的寫實風格,刻意走向古典雕刻之厚實感,近乎畢卡索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前此亦有類比之效果。此畫造型感十足,交疊的雙手與身軀結為渾然整體,衣裳之乳白.....more

50/67
1962 王

1962 王

郁飽和的紅色塊,但畫面還是呈現深沈的效果,一反李氏昔日喜愛的明艷色彩。或懷疑此畫之用色以及整體感與標題有關,唯因無推敲出其真正含意,但能領會此畫之沈鬱色調和大旋律之結構所呈現的情緒。 材質:畫布∕油.....more

51/67
1965 室內靜物

1965 室內靜物

現個別物體最大的面,如襯墊和盤子,但全畫又採尋常的視角度,這點倒是十足的綜合主義語言。雖然如此,畫面隱寓的方塊和幾何造形,卻反映李氏此際抽象畫的造形語彙。再配以濃郁而得體的色彩,使此畫面為李氏靜物中.....more

52/67
1968 夜思曲

1968 夜思曲

創作日期:1968 說明:除了三個正面圓形矗立在畫面中央延續李氏此時較慣用的幾何形狀外,其餘塊面均為不規則的形狀,使正圓形更為突出;尤有甚者,正圓形或明度較高,或彩度飽和,而在視上推到畫面前面。誠.....more

53/67
1969 小屋

1969 小屋

:1969 說明:此畫所用的色彩幾乎與兩年前之(房屋)一樣。但前作蓄意把屋子置於可度量的空間中,極端清晰的描繪方式亦造成超現實的感;此畫則蓄意打破可度量的空間,除了前景下端有三度空間的指示外,房屋並不帶立.....more

54/67
1969 深夜

1969 深夜

空間顯非統一的三度空間,此尤可見於遠方海面的地平線。右上方的方塊和三角形雖是李氏慣用的抽象語言,卻平添此畫的超現實意味。藍、青的基調固然有助於傳達超現實的感,亦表現了深夜的沉寂,畫中禪定的和尚更強調.....more

55/67
1969 海邊之家

1969 海邊之家

:1969 說明:結合其方塊抽象構成和表象語彙,空間亦儘量拉壓,造成平面的效果。以不帶情感的平塗敷色,配以規則的勾勒線條,還以稚味十足的方式畫出窗櫺。此畫因此呈現相當「原始」的感,但這正是畫家的本意.....more

56/67
1970 約會

1970 約會

市的建築,雖非刻意,但重疊的方式亦顯示了空間感。這些塊面濃重的色彩雖然出自抽象關係的考慮,但亦呈現了夜間建築之幢影和暗示量感。前面正中央一鮮紅的造形不但使此畫的特色頓生動,亦象徵了熱戀的心情,屬李氏.....more

57/67
1971 溪谷

1971 溪谷

壁之塊面以繽紛之色彩實之,這些色彩變化大膽但不牽強,使人得山壁天生就該有這些色彩變化一樣。特別是中間受光的山壁艷麗的紅色幅貼在山壁上,並不跳躍到前面的空間裡,更是難得。下端濃的化不開藍彩度雖高,但不.....more

58/67
1983 賽馬場

1983 賽馬場

創作日期:1983 說明:一方面由於年齡,體力有限,一方面由於照相寫實主義之鼓勵,李氏晚年大量採用照片之輔助,照片無疑是畫家自己攝得,故取景等考慮為自己的選擇。李氏或裸女題材固能提供造形變化但對彼.....more

59/67
蘭嶼海邊

蘭嶼海邊

,感到腳下真實的顆粒感。畫家觀察仔細,從淺藍到深藍色,豐富的表達了大海的色彩,遠方淡藍的天空與前景拉寬了距離,讓觀賞者品嘗到最原始自然的蘭嶼。 楊興生的油彩作品,以台灣各處自然風景、田野風光.....more

60/67
上一頁
第 4 頁
共 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