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穩 在 臺灣原住民族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竹編籃子

山野小徑,排灣女仕頭頂(所謂的頂上功夫)此籃成獨特的景象,每位女仕可從其頂山農作雜糧之多寡及走路定輕快步伐,視其功夫之到家與否。傳統上,頂上功夫是典型排灣婦女必備的技藝之一。台灣原住民喜利用自然界各.....more

121/184

竹籃

徑,排灣女仕頭頂(所謂的頂上功夫)此籃成獨特的景象,每位女仕可從其頂山農作雜糧之多寡及走路定輕快步伐,視其功夫之到家與否。傳統上,頂上功夫是典型排灣婦女必備的技藝之一。台灣原住民喜利用自然界各種材質.....more

122/184

鑽洞器

動作,而達到鑽洞。當中心軸轉動鑿洞時,圓盤狀木頭,則有助於定重心。以圓盤木頭主體,在其中心處鑿一方洞,貫穿一支木棍作為中心軸,其三分之二為長截圓棍在圓盤狀主體之上,頂端處鑿有一洞,三分之一短截方棍在.....more

123/184

背簍

法。四邊以凹折成倒U字型作外框提把,底部加上方形籐條底座與外框相繫,口緣亦加上藤條圓框,使結構更為固。此件背籠應配合頂戴搬運法,可在提把兩端連上單條背帶,繞過前頭並使背籠垂靠於背部,背負時可空出雙手.....more

124/184

木雕

了頭部,而沒有雕出牛身,但是人像的表情卻生動有趣。像是利用牛隻乘載物品,一人坐在前面,一邊用手扶著甕口,一邊轉頭注意著路況;一人乘坐於後,利用全身的力氣住甕的平衡。原住民各族新生代藝術工作者,彷彿劃.....more

125/184

禮服

屏東縣 瑪家鄉(903) 使用了現代的設計款示禮服,在上方加上了原住民風格的圖紋,以紅黑兩色做搭配,是傳統排灣族的配色常出現的模式,展現出沉的氣質,也與漢人”紅美黑大方”的意念不謀而合,讓整個禮服.....more

126/184

藤編手提包

衡更定。 10188 .....more

127/184

背包

縣 竹材藤材為早期用來編織生活用品的主要素材,原因為材料取得容易,不但價廉,而且加上其堅韌好塑型的特性,因此十分耐用,開始作用為人類的生活需求,由最簡單的平編法編織而成,慢慢為使其更固且具美觀而不斷.....more

128/184

石杵

縣 從穀倉挖出來的傳統器具,發現在傳統石杵上面的環,早期是使用藤編的,中間只用編織的編環來將兩者緊緊的連接在一起,因此必須要非常的固。而在堅固的環的外表竟也能如此的美麗,讓人不免佩服起袓先的智慧及高.....more

129/184

長者

上鄉(958) 作品為使用木頭所雕製而成的寒風中的長者。 在寒風中長者德高望重的風骨,特別讓人敬重。在作品中展現出老者蹣跚的步伐,和重的氣度,及令人尊重的笑容,而嘴上叼著的煙鬥,更讓人清楚的感覺到長.....more

130/184

甕牙鍊飾

池一步。土地珠表示廣進財源,象徵擁有地權財富、良田萬頃。中間參與黑色甕牙,運用排灣三寶之一的陶壺圖紋,不僅保平安也使項鍊看來較沉。下方以流蘇行細珠加以點綴,整體造型為倒三角形,有步步高昇之意象,徵配.....more

131/184

纏繞

(912) 在素雅的包包上,纏繞了美麗七彩的苧麻繩,讓整個包包產生跳的感覺,在簡單中有著色彩的繽紛,在豔麗的色彩中有著定的依靠,而在包包本身作者也使用了許多的小方格,讓整個素面更有立體感,強調包包的.....more

132/184

蝶形套裝

,呈現作品的定度,而繡線也採用與布色會造成強烈對比的亮色系,讓作品十分的活潑的公主氣質。 8339 .....more

133/184

協天宮後山保障匾額

障匾額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資料庫 花蓮縣 玉里鄉(981) 八通關古道開闢後,負責率兵施工的總兵吳光亮來到玉里,當地卻發生瘟疫,為了安疫情,吳光亮在玉里興建一座奉祀關聖帝君的廟宇(即今協天宮),並.....more

134/184

奇萊連峰路線最後一個水源地

。這裡的水質乾淨清澈,是個良好的加水站,但是水量不大,至下方已呈現乾涸狀態,露出一塊塊的河床石塊,這些石塊並不固,在踩踏時需用腳試試,不然容易連人帶石的滾落下去。 8491 .....more

135/184
上一頁
第 9 頁
共 13 頁
下一頁

穩 在 臺灣原住民族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