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簡 在 人類學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名稱:古文書-簡阿井立歸還水田字

名稱:古文書-簡阿井立歸還水田字...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10月 普查人員:顧志莉 名稱:古文書-阿井立歸還水田字 客語拼音:大埔:gu^vunˇshu+-gien^a+ziang^lib`gui+vanˇshui.....more

541/3605
18731020

18731020

,爬山和下山真不是一件單的工作。下午我們到達頂雙溪,美麗的所在。在兩條交會的河流間有一個高起來的所在,在那裡佈道和拔牙。 核心人物:馬偕 原文:英文 譯文:中文 登錄號:18731020 .....more

542/3605
孟定埧子內與耿馬交界處之橋

孟定埧子內與耿馬交界處之橋

界不公的故事,在孟定和耿馬之間的勐也用於解釋勐與大寨之間的分界問題。(趙效牛) 典藏登錄號:00000101 .....more

543/3605
名稱:五溝水劉氏宗祠

名稱:五溝水劉氏宗祠

,廳堂僅採用單的山牆馬背,不過,正面的裝飾卻非常豐富而繁雜。這是五溝村望族劉家的墾務與精神中心,也是五溝村最精緻的一棟建築物。 主體座向:座西朝東 樓層數:一層 空間/格局:「二堂四橫式圍屋」合院建.....more

544/3605
正屋及右廂

正屋及右廂

間臥室。柱子每聯三根,即中柱和左右兩邊各一根二柱。左側一棟草房是主人家的畜圈。這種易房消失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龔艾保) 典藏登錄號:00000021 .....more

545/3605
倉房

倉房

種墓是有錢人的墓。墓石向漢人石匠購買,並請他們修建。其他的易墓為貧民百姓墓。墓,現已漢化,多為石墓,立碑。 傣勒多在每年清明後第一個馬日(21日)以家支為單位上墳掃墓。因傣語裏的「馬」與「保佑」同音.....more

546/3605
弄島擺夷房屋

弄島擺夷房屋

式:靜態圖片 照片 拍攝者:勇士衡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弄島擺夷房屋 拍攝地點_古:雲南弄島 拍攝地點_今: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弄島鎮 傣勒易草房。房屋竹結構,四周用.....more

547/3605
弄島寨街子

弄島寨街子

中的傣勒民居。一棟棟易草房,沿著一條寬敞整潔的土路排列。左邊站立著一位漢族老漢,好奇地張望著調查員攝影;遠處,一位漢族年輕婦女用漢式背被背著一個小孩和領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孩迎面走來。(這裏可能是隴川老.....more

548/3605
正屋

正屋

式:靜態圖片 照片 拍攝者:勇士衡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正屋 拍攝地點_古:雲南干厓哄遮 拍攝地點_今: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 住房。這棟低矮、陋的草房,是主人家的住處.....more

549/3605
大門

大門

式:靜態圖片 照片 拍攝者:勇士衡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大門 拍攝地點_古:雲南干厓哄遮 拍攝地點_今: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 傣勒村巷。村民住房清一色的草房,低矮,陋.....more

550/3605
編掃帚

編掃帚

,圖中女童已接近青年階段。孩童成長到這階段必須負擔家務,如煮飯烹食、放牛、照顧年幼弟妹、製作易器具等。圖中女童製作多把掃帚,除自家使用外,亦可拿到市場上販售(黃宛瑜)。 典藏登錄號:00000993 .....more

551/3605
野餐

野餐

,都需經常入山。入山時常攜便食物,在山上生火烤食。圖中這一群人攜帶鍋子與壺,這不是尋常上山工作所攜的裝備;結合前後圖片,這應是上山祭神樹林之行。他們先走上本寨的「喇薩」所在,祭了「喇薩」(圖片.....more

552/3605
野餐

野餐

,都需經常入山。入山時常攜便食物,在山上生火烤食。圖中這一群人攜帶鍋子與壺,這不是尋常上山工作所攜的裝備;結合前後圖片,這應是上山祭神樹林之行。他們先走上本寨的「喇薩」所在,祭了「喇薩」(圖片.....more

553/3605
主要名稱:長板椅

主要名稱:長板椅

放在屋簷下或門口庭院供大家休息或工作。長凳四隻腳呈側腳狀,就是四腳下端向外張開,而上端向內收,兩側腳間各以兩橫條(棖)連接固定,相當牢固。長凳形式單,不作修飾,民間亦有用來做粿粉的工作台或者祭拜好兄.....more

554/3605
主要名稱:生產裙

主要名稱:生產裙

褶,腰頭布兩端附有圈耳及紅色棉繩,穿著時像圍一片裙般以棉繩繫綁在腰上。日治中期後,衛生醫療設備逐漸建立,產婦到醫院生產者日漸增多,產裙慢慢變成一項嫁妝中的形式要件,長度寬度都逐漸縮小、化,顏色仍以黑.....more

555/3605

簡 在 人類學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