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字詞)無法查詢, 因為 聯合目錄 的查詢上限是256個字。
符合的藏品
共找到 5079 筆符合的資料


中文名:當蜥蜴是掠食者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簡介: 雖然有些蜥蜴是草食性的,但大多數的蜥蜴都是以其他動物為食並且將牠們整隻吞下去。食蟲的蜥蜴每天都會捕食上百隻的昆蟲,這從昆蟲的角度來看,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more
- 4757/5079

中文名:澳洲的蜥蜴文化與神話
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簡介: 在世界的另一邊,澳洲的原住民有著極為豐富,與太陽和月亮起源有關的「夢世紀」神話故事、不同地形特徵的天地萬物、氣候的成因、人類扮演的生態角色,以及多.....more
- 4758/5079

中文名:台灣的蜥蜴與世界的蜥蜴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簡介: 台灣的蜥蜴物種雖然豐富,但僅僅涵蓋了世界蜥蜴當中的五個科(飛蜥科、壁虎科、正蜥科、石龍子科以及蛇蜥科) 從系統分類學來看,蛇類(蛇亞目)是從.....more
- 4759/5079

中文名:滑蹠蟾(滑蹠蟾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滑蹠蟾的四個種共享了有尾蟾的古老型態特徵,但缺少了如尾巴般的泄殖腔附屬器官。牠們居住在溪流和水潭較少的山坡地。受精方式為體內受精,雌體會產下一小窩1.....more
- 4760/5079

中文名:塞舌蛙(塞舌蛙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塞舌蛙僅分布在印度洋賽席爾的花崗岩群島上,牠們是陸棲性且於夜間活動。塞舌蛙會在潮濕的地面產下一小群的卵並由雌性照料。卵在經過兩周的時間孵化後,蝌蚪已.....more
- 4761/5079

中文名:合附蟾(合附蟾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合附蟾的兩個種各自棲息在歐洲西部以及亞洲西南部,牠們是陸棲性且除了春天和秋天的日夜都會進行生育以外,都只在夜間活動。染色的卵形成線狀被產於池塘或流動.....more
- 4762/5079

中文名:銜幼蟾(尖吻蟾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銜幼蟾生活在南美洲南方潮濕的溫帶森林中,牠們的兩個種都具有獨特的親代照顧模式。雌性會在陸地產下差不多20個卵;每一窩卵都由雄性來照料。卵在約20天孵.....more
- 4763/5079

中文名:多趾節蟾(多趾節蟾科)
)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南美洲水生的多趾節蟾已能良好地適應其生活方式。牠們擁有位在頭部頂端的眼睛,強壯的後肢及又長又細完全蹼狀化的腳趾。其中最大且廣為人知的種就是奇異多.....more
- 4764/5079

中文名:節蛙(節蛙科)
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節蛙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屬於小型到中型的青蛙。大部分是陸棲性,有些則沿著山澗溪流棲息。某些物種會產下能直接孵化為小青蛙的陸生卵,其他的則具有水生卵及蝌.....more
- 4765/5079

中文名:三趾小蟾(短頭蟾科)
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三趾小蟾(three-toed toadlet)這一科在巴西的東南部包含有兩個屬,即短頭蟾屬(Brachycephalus)和木虱蟾屬.....more
- 4766/5079

中文名:鏟鼻蛙(鏟鼻蛙科)
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簡介: 鏟鼻蛙大多出現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半濕潤地區。這些青蛙具有又尖又硬的吻部並以頭部向前的方式挖洞。雄性會在地面上鳴叫,當雌性挖到池塘附近的地下孵化洞.....more
- 4767/5079


中文名:蛇能活多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簡介: 已知最老的蛇是活在費城動物園的球蟒(Python regius)已有四十七歲,它在年輕時已住在這裡。被圈養的大型蛇能活到十五到三十歲已不常見了。在野外,危.....more
- 4769/5079

中文名:蜥蜴是冷血動物?
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簡介: 因為蜥蜴的體內無法自行產生熱能(在生理上),所以「溫度」,或者更精確地說,「熱能的可得性」成為一個主要的限制因子。如果以蜥蜴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來看,將.....more
- 4770/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