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字詞)無法查詢, 因為 聯合目錄 的查詢上限是256個字。
符合的藏品
共找到 197 筆符合的資料
主要題名:武氏祠左石室一
畫像題字新出二石 別稱:武斑祠畫像-歷史故事之屬 類型:碑誌、畫象 型式:靜態圖像 印記印主:楊浚 印記印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印記印主:傅以禮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http://www.....more
- 91/197
主要題名:清重立漢武氏祠石記(其...
昶錢萬 禮部侍郎東峨鐵保錢二千(9)署河南按察使糧鹽道如皋張朝縉錢二萬 內閣學士東峨王保錢二千(10)山東運河兵備道桐鄉沈啟震錢萬 詹事瑚錫哈理伯麟錢二千(11)翰林院編修儀徵江德量錢三千 .....more
- 92/197
主要題名: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
: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記 首題:禮部令史提名記 類型:題跋 型式:靜態圖像 題記內容:令史題名刻于禮部而刊于憫忠書欲□梵宇以□久遠甚矣人之好名也然只僅有十餘人名餘皆淹沒□□矣少歎 銘刻撰文者:儒林郎國史.....more
- 93/197
主要題名:元句容縣大樂禮器碑陰
:1340.5~6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禮器數共十九行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陰 印記印文:史語所藏金石拓片之章 漢文 主要題名:元句容縣大樂禮器碑陰 類型:儒學 型式:靜態圖像.....more
- 94/197
主要題名:金太清觀牒
:1163.9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十六行,行字不等。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 印記印文:尚書禮部□□ 漢文 主要題名:金太清觀牒 別稱:金尚書禮部牒 類型:詔書 型式:靜態圖像 銘刻立.....more
- 95/197
主要題名:金洪濟禪院牒
件西曆年代:1175.7.17 銘刻書體:行書 銘刻行款:敕行書,餘正書,有押字。上截牒十三行,下截題名十六行。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 印記印文:尚書禮部□□ 印記印文:拾殘補缺 印.....more
- 96/197
主要題名: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
原件西曆年代:1178.9.16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正書,記十一行,行十七字。題名十六行,行字不等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 漢文 主要題名: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記 首題:禮部令.....more
- 97/197
主要題名:金禮部尚書楊振碑
原件西曆年代:1216.1.27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二十七行,行五十四字不等。 銘刻文字方向:直行 搨印範圍:碑陽 印記印文:膠州柯氏藏金石文字 漢文 主要題名:金禮部尚書楊振碑 首題:□楊.....more
- 98/197
主要題名:遼於次坊史遵為亡耶孃...
.5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二十二行,行殘十四字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 印記印文:史語所藏金石拓片之章 漢文 主要題名:遼於次坊史遵為亡耶孃建頂幢 別稱:遼史遵禮建頂幢 首題:智.....more
- 99/197
主要題名: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
漢文 主要題名:金憫忠寺禮部令史題名記 首題:禮部令史題名記 類型:題跋 型式:靜態圖像 銘刻撰文者:儒林郎國史院編修官武騎尉賜鯡魚袋 党懷英 記 印記印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印記印主:樊彬.....more
- 100/197
主要題名:金大雲寺敕黃碑
漢文 主要題名:金大雲寺敕黃碑 首題:尚書禮部牒 別稱:金尚書禮部牒 別稱:金大雲禪寺敕黃碑 類型:詔書 型式:靜態圖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http://www.ihp.sinica.edu.....more
- 101/197
主要題名:元亞聖?國公陋巷故宅...
西曆年代:1312.8 銘刻書體:楷書 銘刻行款:十九行,行三十字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 漢文、八思巴文 主要題名:元亞聖兖國公陋巷故宅禮部禁約榜 別稱:元重修禮部牒 類型:詔書 型.....more
- 102/197
主要題名: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
原件西曆年代:1328 銘刻書體:正文:楷書;碑額:篆書 銘刻行款:正文:二十六行,行五十四字;額:四行,行五字 銘刻文字方向:直書右行 搨印範圍:碑陽、碑額 漢文 主要題名: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清河.....more
- 103/197
主要題名:元王德成等觀慈恩寺塔...
型式:靜態圖像 題記內容:右給事中曹懷監察御史藍田同使河西來登嘉靖乙酉仲秋題 題記內容:奉國將軍梅屋秉榆、禮齊□□、禮年□□同遊 題記內容:至正十三年九月十一日 王德成 兄御史德基典史 同觀□塔題 題.....more
- 104/197
主要題名:金薦福禪院尚書禮部牒
原件西曆年代:1173.5~6 搨印範圍:碑陽 漢文 主要題名:金薦福禪院尚書禮部牒 類型:詔書 型式:靜態圖像 銘刻立石者:沙門 福進 立石 銘刻刻工:牛祥模勒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more
- 10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