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藻 在 海參綱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褶錨參

多生活在水流平緩的潮池中,但偶爾在水深5公尺以內的桶狀大海綿上可發現牠們纏繞在上面。本種為夜行性海參,以微細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 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塞舌耳群島、紅海、菲律賓、夏威.....more

1/15

中文名:真錨參

礁岩上微細類及附生的小生物、或有機性的食物碎屑為食。食性和斑錨參及灰蛇錨參相同。攝食方法主要以十多隻羽狀觸手交替抓取岩石上及類上的食物送入口中消化。 在全世界的分布上有: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more

2/15

中文名:斑錨參

且更黏)。由於身體細長又無管足可供吸附,所以大多生活在水流平緩、水深約1~3公尺的珊瑚礁區的潮池或港灣中。以十多隻羽狀手,交替捉取岩石上微細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 生殖季在每年六至七月,雌性.....more

3/15

中文名:黑赤星海參

淡褐色。20隻觸手在收縮時略呈楯狀,但在水中伸展時則呈樹枝狀但分枝全在觸手上端。本種為定居性強的濾食性海參類,因為是濾食性(以觸手抓取水中浮游生物及類碎片為食)加上極很少移動,只將觸手及口部伸展在水.....more

4/15

中文名:蕩皮參

習性,藉著不停地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的屍體,類碎片和其他有機物顆粒,之後再把乾淨的沙排出來,平均1隻蕩皮參1年至少可以過濾50公斤的珊瑚沙。 本種遍及印度-太平洋的.....more

5/15

中文名:棘手乳參

,管足集中在腹部。酒精標本顏色變化小,而且有綠色螢光物質釋出。動物生活在礁岩海岸潮間帶至水深2公尺以內的亞潮帶,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石下及岩縫中。以礁岩上的附生微細類及沙中有機物為食。受刺激時極易排出.....more

6/15

中文名:紫輪參

~18隻,具黏滯性而呈楯指狀。以類及有機碎屑為食,具有群聚的習性;在退潮前會事先儲存大量海水於體內,受干擾時,水分由肛門排出。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台灣則常見於南部墾丁海域,東北角、北海岸及蘭.....more

7/15

中文名:棘輻肛參

。本種為夜行性的海參,白天躲在礁石之下,背上常有白瓷螺(Melanella dufresnei)寄生。棘輻肛參管足吸力弱,多在水流平緩的潮池中活動,為底食性,以礁石上的微細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食。夏季.....more

8/15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

,肛門周圍為黑色,身體為灰白色,背上有許多蛇眼般的斑塊,所以稱為蛇目參。小個體白天會躲在珊瑚碎屑中,只露出肛門呼吸,晚上才出來覓食。大個體則日夜均在外活動。底食性,以礁石上的微細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more

9/15

中文名:白底輻肛參

動在碎浪或強浪區,以岩壁上的類及小生物為食。本種為食用海參,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因其加工品呈背面黑色,腹面為白色的情況,故在大陸有漁民稱為「白底靴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西從紅海及東非.....more

10/15

中文名:非洲異瓜參

色或黑色,管足稀疏而沿身體排成5縱區,觸手20隻,具有樹枝狀分枝,遇危險會縮在體內。常藏身在岩縫中,以管足吸附岩壁,並以觸手來黏取水中浮游生物及類碎片為生,是半固著性的海參,很難捕捉。有時會行無性生.....more

11/15

中文名:格皮氏海參

上的微細類,及吞食細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及細菌為食。 此物種廣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的海域,例如:馬達加斯加,紅海,馬爾地夫地區,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關島,斐濟群島等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恆.....more

12/15

中文名:硬指參

礁區,大多生活在岩石下,要移動石塊才可發現。主要是以礁岩上微細類及附生的小生物、或有機性的食物碎屑為食。 此物種世界上分布在西沙群島,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南部的.....more

13/15

中文名:脆懷玉參

在砂中,不易捕捉,全身常黏有珊瑚沙及碎貝殼。受干擾或刺激時,會將腸子排出,約40公分長。捕捉到時,其發達的管足常吸附許多砂石。此種海參生活在沙中,為半固著性,以其枝狀觸手抓取及過濾水中的小型生物及類.....more

14/15

中文名:醜海參

出,夜間伸出身體前端在礁岩上吃附生的類,並吞食細珊瑚沙消化其中有機物。 此物種分布地點在西印度群島,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紅海,阿拉伯東南部,波斯灣,馬爾地夫地區,錫蘭地區,孟加拉灣,印.....more

15/15

藻 在 海參綱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