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7 在 海星綱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哥倫比亞蛇星

狀排列,排成 7 縱列,骨板上皮膜明顯,每一骨板上有一個小棘。溝棘2 個一組,上有皮膜相連。第2 溝棘(亞溝棘)1個,較溝棘膨大,形狀、大小和骨板上的小棘相似,且沿著步帶溝排成一列。腕很容易斷裂,可能.....more

1/14

中文名:赤麗棘蛇星

之間,腕足背面的皮鰓區較大,骨板交會處有直立型大棘,篩板一個,在乾標本中明顯隆起,上面有許多放射狀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 5~7 個直立棘包圍,第1、2、3溝棘排成一列,方向與腕的方向垂直,第1溝.....more

2/14

中文名:棕緣蛇星

Ophidiasteridae,具有 5隻腕,腕長可達2公分,腕的切面呈長方形。輻長與間輻長的比值為20 mm/7 mm。背板與腹板上均密佈著許多顆粒體。具有篩板一個,位於間輻區,上面有稀疏的放射狀溝。肛門.....more

3/14

中文名:鼠李角海星

,成群地分布在骨板之間。腕末端的邊緣板有少數的大型錐狀短棘。第1列的溝棘 6~7 個一組,其中5個較大。第2列的溝棘以2~4 個一組,其中的2 個較大。腹板上的顆粒體比背板上的略大且較為稀疏。此物種為.....more

4/14

中文名:日本長腕海盤車

有2個大棘,靠外側的一個大棘也是被許多交叉叉棘包圍。在骨板的大棘間散生許多小直形叉棘。每個皮鰓區有7~18個皮鰓。口板很短,各具2個略水平伸出的口棘。圍步帶板上有1個溝棘和1個亞溝棘(第2溝棘),二棘.....more

5/14

中文名:少篩蛇星

少篩蛇星Ophidiaster cribrarius屬於蛇星科Ophidiasteridae,5或6腕,通常是6腕,體盤區很小,R(輻長)/r(間輻長) = 4.2公分/0.6公分 = 7,腕部的皮鰓.....more

6/14

中文名:粒皮瘤海星

疣或棘。皮鰓區局限於背面,體盤中心的皮鰓圍成一圈,呈輻射狀;腕背面兩側皮鰓各排成三縱列;腕末端四分之一區域無皮鰓。篩板凹陷,上有放射狀細溝紋。腹面顆粒體呈多角形。步帶溝窄小,7~8個扁鈍步帶棘排成掌狀.....more

7/14

中文名:齒棘皮海燕

Disasterina odontacantha屬於海燕科Asterinidae,具有5腕,腕長為1.6公分,輻長(R)與間輻長(r)的比值為16.5 mm/7.0mm 。背部呈土黃色,邊緣棘上有藍紫色斑。腹面呈淡土黃色.....more

8/14

中文名:顆粒蛇海星

鰓2~7 個一群,多位於反口面。鰓板一個,略偏於體側,上有許多凹溝。肛門不明顯,位於體盤中央,被4~5個顆粒體蓋住。腹板顆粒體與背板相似。步帶溝狹小,溝棘兩個一組,一大一小,扁而短。第二及第三溝.....more

9/14

中文名:伯頓海燕

平洋 分布深度:3~20m 淺海區 I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種命名者:Gray 簡介:"伯頓海燕Asterina burtoni屬於海燕科Asterinidae,為一種小型海星,具有7~8腕,會行分裂.....more

10/14

中文名:海神海星

狀)。圍步帶板在步帶溝呈三角形凸出,7~12個溝棘呈簇狀,較難看出規則的列狀排列。靠近步帶溝的溝棘較大。步帶溝寬度適度大。管足明顯2列,無吸盤。無叉棘。口板兩片,凸起,上面有許多小棘。口棘約20隻,呈.....more

11/14

中文名:斑砂海星

. H. 簡介:"斑砂海星Luidia maculata屬於砂海星科Luidiidae,腕數7~9隻,一般是8隻。體盤區極小,身體幾乎全被腕足佔據,R(輻長)/r(間輻長) = 20公分/2公分。小柱.....more

12/14

中文名:費氏櫛肋海星

個體依然可以看出肛門被許多較小的小柱體包圍。篩板被7~10個小柱體包圍,只露出部份,篩板上有許多細溝紋。上緣板中間覆滿顆粒體,周圍有細棘,許多大個體的上緣板上有4~12個平臥且稍大的短扁棘,呈梳狀平形.....more

13/14

中文名:銳形角海星

圍步帶板的腹板上常有一個雙瓣叉棘,略排成一列,少數叉棘具3~4瓣。步帶棘呈梳狀,大小一致,扁平,末端鈍,腕中部的步帶棘大多7~8個一組。第2步帶棘大多5個一組,較步帶棘短小,也是排成一列。第2步帶棘後.....more

14/14

7 在 海星綱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