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藻 在 棘皮動物門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紫輪參

~18隻,具黏滯性而呈楯指狀。以類及有機碎屑為食,具有群聚的習性;在退潮前會事先儲存大量海水於體內,受干擾時,水分由肛門排出。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台灣則常見於南部墾丁海域,東北角、北海岸及蘭.....more

16/36

中文名:陣笠海膽

許多小棘包圍。赤道部間步帶區的大疣約有六個。可能是以類及海浪帶來的有機碎屑為食。活動性小,緊緊吸附在海浪強勁的中低潮區,特別是島的東面及東北面。 分布於琉球群島、台灣東部及蘭嶼礁岩海岸碎浪區,基隆及.....more

17/36

中文名:冠刺棘海膽

類為食,亦會啃食其他小型附著生物。屬於夜行性海膽,夜間在潮池中常可發現。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海域及台灣南部及離島珊瑚礁區。 " 食性:植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more

18/36

中文名:鉛筆海膽

,白天都會躲藏在岩石洞穴中,夜間才會出來取食類,為植食性的海膽。原本鉛筆海膽在台灣附近海域就極罕見,加上其棘刺可加工作成裝飾物等工藝品,面臨過度濫捕導致瀕臨滅絕的慘劇。 此海膽分布於全世界的印度-西.....more

19/36

中文名:芮氏刻肋海膽

疣和2枚中疣排成一橫行。赤道部的大棘長度約和殼的直徑相等,棘的末端沒有變細,而是切平。反口面的棘一般為淺綠褐色,口面的棘色淺或帶綠色,體殼為淡灰或帶點褐色。本種是雜食性的海膽,以有機底泥、類碎片、小.....more

20/36

中文名:棘輻肛參

。本種為夜行性的海參,白天躲在礁石之下,背上常有白瓷螺(Melanella dufresnei)寄生。棘輻肛參管足吸力弱,多在水流平緩的潮池中活動,為底食性,以礁石上的微細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食。夏季.....more

21/36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

,肛門周圍為黑色,身體為灰白色,背上有許多蛇眼般的斑塊,所以稱為蛇目參。小個體白天會躲在珊瑚碎屑中,只露出肛門呼吸,晚上才出來覓食。大個體則日夜均在外活動。底食性,以礁石上的微細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more

22/36

中文名:白底輻肛參

動在碎浪或強浪區,以岩壁上的類及小生物為食。本種為食用海參,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因其加工品呈背面黑色,腹面為白色的情況,故在大陸有漁民稱為「白底靴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西從紅海及東非.....more

23/36

中文名:刺柄頭帕

,棘表面有小刺,且排成縱列,大棘的領部短;體殼顏色為白色,殼徑通常為4~6公分。本種以類碎片及動物屍體為食,為雜食性海膽,但是以肉食為主。生活於深海沙地上,通常由底拖漁船採獲,行為不清楚。 分布於日.....more

24/36

中文名:非洲異瓜參

色或黑色,管足稀疏而沿身體排成5縱區,觸手20隻,具有樹枝狀分枝,遇危險會縮在體內。常藏身在岩縫中,以管足吸附岩壁,並以觸手來黏取水中浮游生物及類碎片為生,是半固著性的海參,很難捕捉。有時會行無性生.....more

25/36

中文名:格皮氏海參

上的微細類,及吞食細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及細菌為食。 此物種廣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的海域,例如:馬達加斯加,紅海,馬爾地夫地區,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關島,斐濟群島等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恆.....more

26/36

中文名:高腰海膽

褐色,步帶與間步帶區之中央各有五對具有角孔及刻紋的縱走殼板。頂系較小,直徑約殼徑的六分之一,生殖板上密佈小疣。圍口部完全裸露。本種經常會用貝殼或類遮蔽自己,以避日曬及掩藏行蹤。 高腰海膽通常棲息在潮.....more

27/36

中文名:硬指參

礁區,大多生活在岩石下,要移動石塊才可發現。主要是以礁岩上微細類及附生的小生物、或有機性的食物碎屑為食。 此物種世界上分布在西沙群島,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南部的.....more

28/36

中文名:少篩蛇星

體,外型約為步帶棘的5倍大。腕上常有褐色、紫色、及黃色斑,中央體盤呈粉白到淡紫色,野外常發現再生及斷腕的個體。 分布於日本南部、台灣北部、南太平洋群島。台灣東北角岩礁海域較常見。動物採於多類的礁岩地.....more

29/36

中文名:口鰓海膽

發現,如本島東北角及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岩,離島之澎湖、小琉球沿岸等皆常見,其中以小琉球分布的密度最為驚人。本種大都鑿洞藏身於低潮線附近至淺海中,以大型類為食,台灣各地海域經常可見,也常會被捕捉食用.....more

30/36
上一頁
第 2 頁
共 3 頁
下一頁

藻 在 棘皮動物門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