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藻 在 棘皮動物門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擬淺盤步小海燕

體較為常見,偶見4~6腕足者。本種體型小,身體扁平柔軟,體色為斑駁的黃綠色,與棲息的岩石顏色極為接近,具有保護色的作用。此種海星主要以底、細菌和有機碎屑為食,在高潮線附近的潮池中,常可發現牠們躲在石.....more

1/36

中文名:白棘三列海膽

有細橫紋;口面的大棘則稍鈍。體殼表面常呈紫色 ,但變異非常大。以大型類為主食,進食速度快。管足吸附力強,常將海、碎木片或垃圾吸附在身上。本種在台灣的生殖季節為8~9月(chen,1989),其生殖.....more

2/36

中文名:喇叭毒棘海膽

型的海膽。喇叭毒棘海膽以大型類為生,時常會以管足和叉棘捕捉類或石礫掩敝其身。 此海膽分布於北澳及夏威夷以外之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台灣各地及澎湖珊瑚礁區也有其蹤跡。 " 食性:植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more

3/36

中文名:食用正海膽

紅色或紫紅色,尖端為白色,但有些個體棘刺為純白色。體殼活體時呈紅色,去皮後的裸殼為橙紅色或紫紅色,但大疣呈白色。本種通常棲息在堅硬的底質上,為雜食性的海膽,會刮食底質上的類、水螅、藤壺及管蟲等,壽命.....more

4/36

中文名:褶錨參

多生活在水流平緩的潮池中,但偶爾在水深5公尺以內的桶狀大海綿上可發現牠們纏繞在上面。本種為夜行性海參,以微細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 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塞舌耳群島、紅海、菲律賓、夏威.....more

5/36

中文名:刺冠海膽

有毒,而且每一枚刺皆由無數的小箭頭所組成,因此對人的殺傷力極大。本種的主要食物是海底的大型類,如石蓴、紫菜等。白天大多藏在岩穴中,晚上才會外出攝食,以銳利的牙齒刮食海。本種在台灣南部的生殖季節約在.....more

6/36

中文名:真錨參

礁岩上微細類及附生的小生物、或有機性的食物碎屑為食。食性和斑錨參及灰蛇錨參相同。攝食方法主要以十多隻羽狀觸手交替抓取岩石上及類上的食物送入口中消化。 在全世界的分布上有: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more

7/36

中文名:雜色角孔海膽

,大棘在綠色的底色上有紅褐色、紫色、白色或綠色的環帶。死殼為灰綠色,有時有些較深色或較淺的輻射紋路或色斑。 動物大多棲息在珊瑚礁區的低潮線附近,停留在沙底上或海草堆中。牠們經常會用海或海草的葉片,以.....more

8/36

中文名:藍指海星

類及其它有機物。遍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臺灣各地礁石海岸及珊瑚礁區亞潮帶都可見到牠的蹤跡 食性:雜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星芒狀( Star li.....more

9/36

中文名:紫海膽

多大小不一呈輻射排列的白色紫點凸瘤。體殼上棘刺基部疣突呈紫色。本種為雜食性海膽,但仍以大型類為主食,會挖洞躲藏,繁殖季節是5~7月份。在台灣是利用退潮時以鐵鉤鉤取,或潛水鉤取的方式採收。過去白棘三列.....more

10/36

中文名:斑錨參

且更黏)。由於身體細長又無管足可供吸附,所以大多生活在水流平緩、水深約1~3公尺的珊瑚礁區的潮池或港灣中。以十多隻羽狀手,交替捉取岩石上微細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 生殖季在每年六至七月,雌性.....more

11/36

中文名:黑赤星海參

淡褐色。20隻觸手在收縮時略呈楯狀,但在水中伸展時則呈樹枝狀但分枝全在觸手上端。本種為定居性強的濾食性海參類,因為是濾食性(以觸手抓取水中浮游生物及類碎片為食)加上極很少移動,只將觸手及口部伸展在水.....more

12/36

中文名:蕩皮參

習性,藉著不停地吃進珊瑚沙,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掉,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的屍體,類碎片和其他有機物顆粒,之後再把乾淨的沙排出來,平均1隻蕩皮參1年至少可以過濾50公斤的珊瑚沙。 本種遍及印度-太平洋的.....more

13/36

中文名:環刺棘海膽

脆,容易折斷;口面間步帶的大棘扁平,末端鈍。環刺棘海膽白天一般都躲在珊瑚礁岩穴中。夜間則四處在礁石上刮食海,常出現在岩石上突出的地方。 廣泛的分佈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各地,台灣各地及離島珊瑚礁區.....more

14/36

中文名:棘手乳參

,管足集中在腹部。酒精標本顏色變化小,而且有綠色螢光物質釋出。動物生活在礁岩海岸潮間帶至水深2公尺以內的亞潮帶,夜行性,白天躲在岩石下及岩縫中。以礁岩上的附生微細類及沙中有機物為食。受刺激時極易排出.....more

15/36
第 1 頁
共 3 頁
下一頁

`藻 在 棘皮動物門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