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藻 在 動物界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中文名:拉氏明溪蟹

頭底下的泥質洞穴中,性情兇猛、活動力強,夜行性,在人為干擾少的區域有白天活動的情形,為雜食性,會捕食水中的類、水生昆蟲、魚、蝦與陸生昆蟲、蚯蚓、蛙類及螃蟹等,母蟹於夏末秋初抱卵,抱卵期約一個半月,幼.....more

1456/1474

中文名:糾結招潮

蟹,食取類以及泥沙中的有機碎屑。糾結招潮的中文名又叫「糾結清白招潮」,中文俗名為「白腳仙」。   糾結招潮分布在日本、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以及新幾內亞等地。臺灣地區在屏東保力溪口與臺東都.....more

1457/1474

中文名:岩壁微泥蟲

有關或較潮濕的環境,例如林下落葉層、河岸、礫灘、沙灘,有的種類甚至出現在潮間帶的礁岩上。幼蟲可能取食類或苔蘚。 臺灣目前記錄6屬6種,本種是當中體型最大的,體長約3–4mm,身體呈長橢圓形,比起其他.....more

1458/1474

中文名:格皮氏海參

上的微細類,及吞食細珊瑚沙,以其中的有機物及細菌為食。 此物種廣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的海域,例如:馬達加斯加,紅海,馬爾地夫地區,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關島,斐濟群島等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恆.....more

1459/1474

中文名:高腰海膽

褐色,步帶與間步帶區之中央各有五對具有角孔及刻紋的縱走殼板。頂系較小,直徑約殼徑的六分之一,生殖板上密佈小疣。圍口部完全裸露。本種經常會用貝殼或類遮蔽自己,以避日曬及掩藏行蹤。 高腰海膽通常棲息在潮.....more

1460/1474

中文名:硬指參

礁區,大多生活在岩石下,要移動石塊才可發現。主要是以礁岩上微細類及附生的小生物、或有機性的食物碎屑為食。 此物種世界上分布在西沙群島,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地區則在南部的.....more

1461/1474

中文名:少篩蛇星

體,外型約為步帶棘的5倍大。腕上常有褐色、紫色、及黃色斑,中央體盤呈粉白到淡紫色,野外常發現再生及斷腕的個體。 分布於日本南部、台灣北部、南太平洋群島。台灣東北角岩礁海域較常見。動物採於多類的礁岩地.....more

1462/1474

中文名:大旋鰓蟲

特化為具有長柄的口蓋,在蟲體縮回管中時,能封住管口。口蓋的外側具有一對鹿角狀的突起,且表面常附生許多類。蟲體的疣足因適應管棲生活而退化、不發達。本種成體的鰓冠直徑可達2公分以上,蟲體長度則可超過8公.....more

1463/1474

中文名:口鰓海膽

發現,如本島東北角及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岩,離島之澎湖、小琉球沿岸等皆常見,其中以小琉球分布的密度最為驚人。本種大都鑿洞藏身於低潮線附近至淺海中,以大型類為食,台灣各地海域經常可見,也常會被捕捉食用.....more

1464/1474

中文名:梅氏長海膽

中活動,並不離開巢穴,有固定棲所的習性,其刺棘長度常與所居的岩穴大小配合。以攫取漂流到巢穴的類碎片為食。 牠們分布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在台灣本島及離島各地礁岩區的潮間帶附近淺水區都有為數眾多的族.....more

1465/1474

中文名:相似虎斑微樹皮蟲

食腐敗的植物碎屑或是其間的真菌,部份種類則棲息在潮間帶,以類為食,還有一些類群則被記錄出現於蟻巢。 微樹皮蟲科在臺灣有3屬7種紀錄。虎斑微樹皮蟲屬(Elacatis)因為翅鞘為黃底搭配不規則黑色波紋.....more

1466/1474

中文名:中華巨基小頭水蟲

兩側的氣管鰓在水中呼吸或是藉腹部末端延長的氣孔到水面換氣。幼蟲可能以水為食,成蟲則為肉食(捕食或食腐)或植食性。 小頭水蟲科在臺灣有2屬5種的紀錄,分別是小頭水蟲屬(Halipus)3種和巨基小頭水.....more

1467/1474

中文名:日本條背牙蟲

,翅鞘上有深大的點刻和隆起的縱走條,足上沒有游泳毛,這些特徵都可以和牙蟲區分。條背牙蟲的成蟲和幼蟲都是水棲,以靜(緩)水域為棲地,特別是草澤或池塘,幼蟲可能為捕食性,成蟲則取食類或是水中腐植質。成蟲產.....more

1468/1474

中文名:伯頓海燕

標本均有大小不等的腕,並且在腕尚未長完全時,就可再進行分裂生殖。生活於水深3~10米珊瑚礁海域的死珊瑚骨骼縫隙中,特別是軸孔珊瑚。可能以礁岩上附著微細類及小型生物為食。 為印度─西太平洋常見種。在台.....more

1469/1474

中文名:直齒海燕

礁岩上附著微細類及小型生物為食。 分布在錫蘭地區、孟加拉灣、澳洲北部、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等地的海域。台灣地區則在恆春以及臺東成功鎮的礁岩海域有發現,是較稀有的物種。" 食性:雜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more

1470/1474

藻 在 動物界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