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書法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楷書 心經

楷書 心經

十七字,有專門的紙張和用墨(油煙墨)分成十六行書寫,這種近於橫式的寫法適合在桌上展,不便於掛牆觀賞,近代有些書法家則改以全開直式書寫,例如中林梧竹及田代秋鶴等,陳老師在八十四歲高齡,仍卯足全勁書寫五.....more

121/154
楷書 李白 三五七言 秋風詞

楷書 李白 三五七言 秋風詞

來讓人感覺落落難明,若隱若晦,躊躇不定,到底該是如何?難以言喻。而生拗的筆法似乎也恰好的呼應了這種心情,讓人覺得味苦難明。(陳三郎賞析說明) 這是一件明顯帶有魏碑體勢的楷書作品。整件作品.....more

122/154
隸書(帶行) 琴書劍

隸書(帶行) 琴書劍

,毫無罣礙,可謂空前神來之筆。至於書法題材的文字意涵,彈琴、寫字(或覽書、著書)、論劍(或練劍),書人雅興兼顧文武,且能修心養神,渾然一副古人俠義心腸。清劉熈載《藝概•書概》曾云:「寫字者,寫志也.....more

123/154
隸書 梁元帝 詠長歌行

隸書 梁元帝 詠長歌行

寫作品,經常會將同一篇文字內容,嘗試使用不同的書體來表現,同時予人多樣美感經驗的饗宴。如本件作品,同樣的內容,他就分別以隸書、楷書、草書三種書體書寫。其中緣故不難體會,如能閱他的書論著作即可瞭解。天.....more

124/154
明 萬達甫詠柳浪聞?

明 萬達甫詠柳浪聞?

七字一句的分句句,文意與書寫可以相符。 一件書法作品的視點重心,通常在整體畫面的中間偏上;有如一個格子寫一個字時,要在中間偏上且略靠左的位置。陳丁奇這件〈柳浪聞鶯〉隸書橫幅,有四行滿行,四行下面空一.....more

125/154
草書 正氣歌(四聯屏之四)

草書 正氣歌(四聯屏之四)

型在夙昔。風簷展書,古道照顏色。 正氣歌 陳丁奇 作品賞析:台灣書壇在五、六零年代,因為于右任的影響,很多書法家都跟著臨正氣歌,想必除了千字文以外,正氣歌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好課題,字數總共三百字,較.....more

126/154
錄白居易迂叟句(下)-是非閒論任交親

錄白居易迂叟句(下)-是非閒論任...

,大致可於濃淡乾濕的分別出,「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閑論」「任交親」。此聯用筆逆鋒、露鋒兼施,逆鋒通常在承帶呼應時自然表現出來,如「冷」字長撇、「非」字長豎,有時則在「詞類連書」語句的起頭,如.....more

127/154
錄白居易迂叟句(上)-冷暖俗情諳世路

錄白居易迂叟句(上)-冷暖俗情諳...

,大致可於濃淡乾濕的分別出,「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閑論」「任交親」。此聯用筆逆鋒、露鋒兼施,逆鋒通常在承帶呼應時自然表現出來,如「冷」字長撇、「非」字長豎,有時則在「詞類連書」語句的起頭,如.....more

128/154
詩歌落筆 對聯(下)-落筆雲無心

詩歌落筆 對聯(下)-落筆雲無心

揮毫,兩紙蘸墨只有兩次,可以明顯的出「詩歌適我興」「落筆」「雲無心」,有依文意「詞類連書」的現象。前幅墨色由濕漸乾,後幅因另蘸墨而潤渴對比落差較大,落款字形大小與墨色乾濕,則配合後幅字形與墨色而書寫.....more

129/154
詩歌落筆 對聯(上)-詩歌適我興

詩歌落筆 對聯(上)-詩歌適我興

,兩紙蘸墨只有兩次,可以明顯的出「詩歌適我興」「落筆」「雲無心」,有依文意「詞類連書」的現象。前幅墨色由濕漸乾,後幅因另蘸墨而潤渴對比落差較大,落款字形大小與墨色乾濕,則配合後幅字形與墨色而書寫.....more

130/154
陶淵明 問來使詩五言律

陶淵明 問來使詩五言律

個明顯的蘸墨處:「爾從」「我屋」「葉已抽」「歸去來」,其中「薔薇葉已抽」一句寫成「薔薇/葉已抽」,而不寫成「薔薇葉/已抽」、「薔/薇葉已抽」或「薔薇葉已/抽」。從蘸墨處可以判文詞的語意,把書法與文意.....more

131/154
草書 閒適 五言絕 自詠

草書 閒適 五言絕 自詠

較多,有引領全幅畫面的效果,「影、樓」二字因筆勢連綿,字體略有交錯,配合詩義,兼有景象渾融不分的意趣。「洗」字有洗盡煩囂之意,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並引起者陶醉於第二句所說內容,「雲林翠條疎」的充滿綠.....more

132/154
象形 麒麟

象形 麒麟

;也是仁獸,不傷人畜,不踐花草。書人見「麒麟」二字,總會聯想孔子見「西狩獲麟」,十分傷痛,遂絕筆《春秋》(《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九,載曰:「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晉‧杜預注:『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more

133/154
獨坐幽篁裡(散開法)

獨坐幽篁裡(散開法)

,由漢字草書演變為平假名,由漢字楷書和草書混合應用的稱為調和體,這兩種書體現在也都成為日展的競書種類,有專門的榮銜,當然也就有專精的評審。假名因有變體假名,一般人無法深入,調和體則較具可性,一般人可以.....more

134/154
宋朱熹易繫辭 冊

宋朱熹易繫辭 冊

(1130-1200),字元晦,號晦翁、晦庵,安徽婺源人。以父親任官福建,於福建延平出生。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朱子的學術成就,尤其對四書的章句注解,成了南宋的官學,以後士子科舉必的書,影響至.....more

135/154
上一頁
第 9 頁
共 11 頁
下一頁

讀@ 在 書法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